三個月后,我聽從醫生的建議,搬到單位去住,“換個環境,眼不見心不煩”。情況雖然略有好轉,但我仍然很難調整過來,更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
案例二:我是一家外企的職員,工作中的競爭十分激烈,特別是對女性而言,壓力更是大。剛結婚的時候我就向老公提出,婚后三年內不要孩子,等事業基礎和經濟實力相對穩定后再要,我不想還沒有站穩腳跟就被炒魷魚。老公很理解我,很爽快地答應了。
可是沒想到,結婚還不到一年,我竟意外懷孕了。摸著肚子,我下了狠心,這個孩子在“計劃”外,那只能對不起他了。和老公商量后,我們一起去醫院打算把孩子做掉。哪知,醫生提醒我們,“第一胎最好不要輕易‘人流’,否則將來可能導致不孕。”
無奈之中,我們只好臨時改變“計劃”,要了這個孩子。也許是因為孩子的來臨并不在“計劃之內”,我從懷孕起就開始緊張煩躁。
分娩后不久,我發現自己開始精神不振。因為生物鐘被打亂,失眠成了“家常便飯”。在醫院時,床前總有醫生、護士還有朋友過來探望,可回家后,老公總是很忙,通常很晚才回家,我想從他那里得到慰藉的機會少得可憐。
我們住在婆婆家里,婆婆做事很細心,但她畢竟不是親媽,交流起來也比較困難,我經常感到沮喪無助,有時對未知的將來充滿了恐懼之心:我有沒有足夠的奶水喂養小孩?怎么喂?怎樣抱才正確?這些問題時時刻刻困擾著我。我甚至經常認為,這孩子活不長久。
現在,小寶寶已出生快2個月了,我的這種抑郁的情緒卻越來越強烈了。最近,我看到了一些有關“產后抑郁癥”的文章,說有些嚴重的產后抑郁癥患者甚至還會做出“先殺孩子再自殺”的可怕舉動。據說,北京曾發生過一位婦女因產后抑郁臥軌自殺的悲劇,而美國也發生過一起一位母親因“產后抑郁癥”而將自己的5個孩子溺死的慘劇。
老實說,我非常害怕,擔心自己的抑郁癥狀會越來越重。后來還是老公主動給醫院打電話咨詢,并陪我一起到醫院接受檢查。
這之后,老公陪在我身邊的時候逐漸增多了,并買來育兒指南等方面的書和我一起學習,還通知一些好友過來看我。當小孩不知何故哭鬧時,婆婆總是笑臉盈盈地幫我“解圍”,言語中沒有絲毫責怪意味。
現在,我雖然仍有不知所措的時候,但抑郁癥卻慢慢地消失了,用老公的話說,“你終于恢復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