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盡情地玩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皮爾斯說:“玩耍和聽故事是兒童智力發展的兩塊基石。”孫云曉認為,孩子沒有玩伴,比考試不及格更嚴重。玩耍如此重要,現代兒童到底該怎么玩?
黃薛冰表示,6—10歲是孩子的“游戲期”,這段時間,他們會通過游戲學到簡單的社會規則,更重要的是,他們會了解到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形成自我意識,然后逐步完善。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兒童,英國國際游戲協會的研究人員專門設計了一份“清單”,列出了一些簡單、傳統但十分有益的游戲:在草地上打滾、做泥餅、玩面團、找蝌蚪、做紙面具、建沙堡、爬樹;挖地洞、用手和腳畫畫、過家家、描臉蛋、堆雪人等;做泥塑、拾垃圾、做簡單的飯、養小動物、耍棍子、區分5種鳥類等;認識一些蟲子、騎車過泥坑、放風箏、種樹、造鳥巢、在公園里找到10片不同的樹葉、幫父母準備早餐、玩軍事進攻游戲等。
黃薛冰還建議,家長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們互相認識,多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在晚飯后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家人說說話;在小區里選擇說得來的家庭,讓彼此的孩子一起玩耍。在記者居住的小區里,就有幾戶家長行動起來,互相登門拜訪,為自己的孩子找到了小伙伴。
一些來自日本的經驗
在日本,“讓孩子走出戶外”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一般來說,日本的住宅密集區都有很多公園,免費開放,目的是保證市民還有孩子們有戶外活動的場所。在這里,家長們可以自由聊天,孩子們就在公園內的沙場、秋千、單杠、水池等處玩耍。為了鍛煉孩子的戶外活動技能,家長們還自發地成立起很多俱樂部,如野營俱樂部。記者曾經參加過一次這樣的活動,印象深刻。媽媽們將年齡大小不同的孩子組織起來,在預定好的日子里到某個山上居住一天或者兩天。這期間大人和孩子們一起野炊、宿營,以孩子動手為主,做一些簡單的料理,既鍛煉了孩子的戶外生活能力,也讓他們交到很多好朋友。
另外,在日本,很多地區都有從幼兒園到中學的棒球俱樂部。這些俱樂部都在休息日練習,教練也由家長自愿擔當。這些家長認為,強迫孩子不看電視、禁止孩子玩游戲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重要的是創造更多機會讓孩子走出去,真正從內心喜歡上游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