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福利视频/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www.俺去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

現在孩子還能玩什么?

作者:lucy 來源: 發布時間:2009年04月12日

????? 中小學的新學期開始了,放松了一個月的孩子們又回到課堂,學習新的知識了。很多家長也松了一口氣,因為他們不必再擔心孩子因為貪玩而耽誤學業。但是,林茵(化名)女士卻放心不下來。整整一個寒假,她10歲的兒子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里上網、打游戲,很少和小伙伴出去玩。兩口子工作很忙,也很少帶他出去玩。漸漸的,林女士發現,電腦游戲竟成了孩子唯一的玩耍方式。她緊張起來,連忙給孩子報了兩個課外興趣班。

  以前的家長怕孩子在外面玩得太瘋,現在的家長卻擔心孩子只會打游戲。談到這種現象,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副校長王瑩用“游戲枯竭”來加以形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和中國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精神學博士黃薛冰則更多地談到了這種“枯竭”的后果。

  越來越“孤獨”的游戲

  “以前的孩子都是自己動手做游戲。”孫云曉跟記者談起了以前的游戲,“那時候孩子們都玩抓石子兒,自己做陀螺什么的。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沙堆上筑‘水壩’,看誰的先被水沖垮。為了獲勝,大家會想各種辦法加固自己的‘堤壩’。”但是,隨著城市化、工業化加劇,今天的游戲有了一些新的變化: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電子游戲、電動玩具占了上風,甚至看電視也成了一種游戲方式。美國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發現5—12歲的孩子花在電子游戲上的時間比傳統游戲多得多,平均每周4.2小時;而且年齡越大,離傳統游戲越遠。

  記者在北師大實驗小學采訪時,隨機詢問了一些學生平時喜歡什么游戲,結果聽到最多的是“看電視”、“打游戲”等,有些孩子甚至再也說不出其他的東西來。無獨有偶,南京的一個調查也顯示,近16%的兒童表示最喜歡“看電視”,接下來就是打電子游戲,然后是一些體育活動,傳統的小游戲已不見蹤影。

  談到這種游戲方式的改變,幾位專家不約而同地用了一個詞來形容今天兒童游戲的最大特征:孤獨———南京的調查就顯示,近47%的孩子經常是自己一個人玩。

  越來越“自我”的孩子

  美國學者尼爾·波茲曼曾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談到兒童過早接觸成人社會,導致童年階段逐漸“模糊”甚至“消逝”,其中電視等娛樂手段正是主要原因。在專家們看來,現代游戲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在人生中缺失了很重要的一環:如何在游戲中成長。

  孫云曉告訴記者,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征,電腦等游戲方式的出現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在這些游戲中,孩子的視野得到了拓展、思路更加寬廣,還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但是,它們存在很大的缺陷,就是缺少合作與實踐。黃薛冰指出,電子游戲是虛擬世界,與捉迷藏等游戲相比,缺乏面對面的交流。長期沉迷其中,孩子不會體驗他人、覺察他人,變得越來越自我,不會忍耐克制,“情商”越來越低,長大后很容易產生人際沖突,不利于個人發展。王瑩也認為,真正的游戲是伙伴間的交流。但現在有些孩子除了上學,連樓都不愿下,只會玩電腦游戲;還有一些孩子,跟同學玩耍時連起碼的躲閃都不會,這正是缺少“合作游戲”造成的后果。

  至于實踐性,那是孩子在成長中對生活必有的體驗甚至是鍛煉。孫云曉說,以前的孩子玩抓石子兒,自己做小玩具,手指非常靈巧,現在很多孩子的抓握能力卻越來越弱,寫字也很慢,究其原因,正是因為小游戲做得太少,精細肌肉不發達所致。他還說,小伙伴們在一起玩開火車、抓強盜等游戲,其實是對社會循序漸進的靠攏,孩子能從中學會技能、合作、規則。“說白了,游戲就是孩子在扎堆工作、學習;它就是生活,是未來的預演”。

共3頁 您在第1頁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跳轉到頁 本頁共有1890個字符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