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福利视频/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www.俺去

國內知名母嬰門戶網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育嬰中國 > 學齡前>> 零食 > 正文內容

需要給孩子買零食嗎?
點擊數: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評論

  媽媽的問題

  天氣漸漸變冷后,幼兒園附近的小商店紛紛開始出售各種零食。一旁的小攤販也把油炸臺灣香酥雞、水果羹什么的拿出來賣。青青的媽媽極為反對青青吃零食,媽媽的理由是:

  第一, 零食不是正餐。零食不能提供全面和均衡的營養,只能作為消遣時吃的。

  第二, 零食吃得多了,就會影響孩子吃飯。

  第三, 零食的質量無法保證。

  第四, 每天買零食,就會讓孩子養成隨便亂花錢的習慣,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家里有許多零食,但她不吃,卻要花錢另外買,這不是一個好習慣。所以接青青放學的時候,媽媽從不給青青買這些零食,青青也沒有跟媽媽鬧著要過。

  在新學期里,媽媽請了一位鐘點工阿姨接送青青。有一天,媽媽正好有空,自己去接青青,青青一出幼兒園的大門,就要媽媽去買零食。正是這一次,媽媽才知道自從鐘點工去接青青以后,青青天天買零食吃。

  這一發現讓青青的媽媽十分生氣,但她沒有立刻批評青青,而是把問題交給我們。

  爸爸媽媽們的討論

  青青媽媽的問題一經提出,引起了大家積極的反響。同樣作為父母,我們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因此,大家紛紛提出各自的觀點,向青青媽媽獻計獻策。

  1、孩子餓了,買點零食沒什么。

  小進的媽媽認為,孩子出了幼兒園就要買東西吃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這也是為什么幼兒園門口的小商店和各種攤販特別多的原因。由于這時候孩子開始感到饑餓,但雙職工家庭必須領孩子回家以后才開始做晚飯,所以為了給孩子墊饑,只好出了幼兒園就給孩子買些東西吃。

  2、自備零食。

  玲玲的媽媽不同意小進媽媽的做法。她覺得,即使要給孩子吃點心,應當在把孩子帶回家以后,讓孩子在家里吃,可以在家里準備好可以墊饑的各種食物。她認為,這樣一來,孩子不會餓過頭,而且保證了食物的衛生。

  3、孩子是不是學會了欺騙。

  小文的爸爸從另一角度提出了問題。他說,如果青青在每天吃了阿姨買的零食以后,不告訴媽媽,這是應當引起青青媽媽注意的一件事。這么小的孩子已經開始明白是非,不可以向媽媽隱瞞這類接受別人食物的事情。

  秋秋的媽媽接著小文爸爸的話題,認為隱瞞問題的不是青青,而是帶青青的阿姨。因為青青還太小,她不一定清楚阿姨為什么買給她吃,或許她以為這是得到媽媽的同意的,阿姨買零食的錢是媽媽給阿姨的。因此,青青媽媽應該和阿姨交談一次,如果青青媽媽不同意青青吃,就告訴阿姨不要買零食;如果準許青青吃,就給阿姨一些費用,這樣一來,名正言順。

  大家的討論非常熱烈。但是,問題往往是隱藏在現象的背后的。

  

專家說幾句

  作為母親,青青的媽媽是個教育意識強烈的人,這是因為她能夠有意地關注孩子的生活,同時在細小的事情方面發現問題。另外,當她對問題無法作出判斷時,她沒有急于對孩子提出要求。但是,她思考的角度還是從成人的觀點出發,對于孩子的想法缺少體諒,也就是說,她沒有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想法。家長們討論的內容中集中體現的是三方面的問題:

  1、 孩子為何買零食?

  2、 買零食的錢從哪里來的?

  3、 孩子有沒有故意欺騙媽媽?

  在這個話題中,青青到底為什么一出幼兒園的大門,就要買零食吃呢?媽媽的困惑又是什么呢?從媽媽和青青的不同角度來考慮和分析,那么如何解決的辦法也就能夠找到。

  在青青那里,青青一出幼兒園的大門,就要買零食,可能有許多原因。

  其一,青青是個胖胖的女孩,一直保持比較旺盛的食欲,在晚飯前,她就容易比其他的孩子更早、更強烈地感到饑餓。

  其二,青青就像其他孩子一樣,喜歡那些小玩意兒。現在的商家深諳兒童心理,在各種食物的銷售中,用各種各樣的小玩具做促銷,使得有些孩子沖著這些玩具去買食品。每天當青青到幼兒園的門口時,希望媽媽能和她一起去看看這些東西,但媽媽每次都不同意,帶著她匆匆而去。以后阿姨來接青青時,青青向阿姨提出要求,阿姨總會滿足她。這樣一來,青青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逐一分析的話,如果是因為饑餓,原因是無可非議的,相信問題很好解決。

  如果是第二個原因的話,就需要青青媽媽的寬容了。現代的孩子通過多種渠道接收各種信息,在孩子的生活中也有各種流行的事物和話題,他們在交流的同時,也在模仿,其中就有那些青青的媽媽不喜歡的東西。盡管孩子可能并不真正需要這些東西,但這些東西卻是班級里人人都關心和議論的話題。如果孩子不了解或者不熟悉這些話題,他就有可能不能加入到孩子的團體中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行為是一種從眾的行為,帶有流行文化的含義,媽媽不應該一味地反對。

  青青媽媽有許多擔心,除了她對營養和健康的關心外,她還表現出對以下兩個問題的擔心:一是孩子買零食的錢從哪里來的?她有沒有亂花錢?二是當自己不在時,孩子的行為如何監控?由于青青是和阿姨在一起時發生的情況,媽媽根本無法知道。即使知道,她也不可能發揮作用。這一事件直接關系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控能力,應該關注一下這些因為成長而不斷成熟的能力了。

  同事們已經告訴青青媽媽許多辦法,這些辦法從某些角度講都是有效的。總結一下,青青的媽媽可以做的是:

  1、 與青青談一談,問問她為什么想要買零食,了解孩子的想法是很重要的。

  2、 與鐘點工談一談,了解一下事情的發展經過,看看到底是青青想買零食,還是鐘點工讓她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3、 了解一下買零食的費用的來源。

  4、 如果青青是因為饑餓感而要零食的話,讓鐘點工每天帶上點心去接她。

  5、 如果青青是因為好奇或希望與同學更接近而要買零食的話,不妨偶爾也讓她去逛一逛,可以訂一個“逛街時間”,偶爾讓孩子自己逛逛商店也是個不錯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機會。

  6、 教會孩子辨別優劣商品的辦法,一味的制止不是最好的辦法。

  教育孩子,在許多情況下,方法沒有唯一的,也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合適的。即在發生問題時,能夠從理解孩子的心理出發,才能提出合適的解決辦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的每一次獨立活動都是他向前邁進的一步,家長不用恐慌,正確引導,充分溝通,一定會找到好辦法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編輯:王曉芳
熱門文章
更多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