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解析:
孩子的想象力極其豐富,常常會把想象和現實混淆在一起,對他們來說,那些想象中的恐懼是真實存在的。如果大人表現出完全不信,甚至惱羞成怒,會把孩子推向更孤獨恐懼的境地。
巧媽媽對策:
★接納寶寶的恐懼。需要父母認可的,并不是寶寶描述的怪物,而是他當時的情緒。不要隨便打發他的恐懼,而應仔細傾聽,引導寶寶用語言,或者用畫筆詳細地描述恐懼的對象。描述得越仔細、越明白,恐懼就會越少,因為人害怕的大多是未知的東西。
★和恐懼對象打招呼。引導寶寶和恐懼對象簡單交流,哪怕只是打個招呼。如可以讓他和躲在床底下的“大灰狼”喊話:“大灰狼,你好啊,這么晚還不回家啊?你的寶寶在等你講故事呢,快回去吧!”然后問他,大灰狼說什么?通常,寶寶的反應是“他回去了”,而他心里大部分的恐懼感也就隨之消失了。
4~5歲
寶寶的心里話:“要是我輸了怎么辦”, “我不跟你玩了”……
典型恐懼:對失敗充滿恐懼。處于這一年齡段時,大部分孩子會害怕失敗,在競技游戲中表現得“輸不起”。
恐懼解析:
孩子會對游戲中的錯誤耿耿于懷,會對失敗感到害怕,這種感受可以理解為孩子長大了,說明他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內心渴望獲得成功。父母要了解這一點,并避免向孩子施壓。
巧媽媽對策:
★嘗試從簡單的、可以從反復操作的游戲入手,強化訓練,適當降低孩子對失敗的敏感度。如:在紙上玩“井”字游戲,一方在空格中畫圈,另一方畫叉,三個同一符號連成串者為贏家。開始時,父母不妨適度“放水”,別太頂真了。
小提醒:這類游戲每次耗時不到半分鐘,孩子還來不及咀嚼自己的失敗,馬上就進入第二輪。幾輪之后,他會逐漸明白:原來失敗和成功是輪流來的呀!這樣的認識有助于幫助孩子克服內心對失敗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