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蹣跚學步或是更早的時候,寶寶就可能體驗到恐懼。當寶寶感到害怕時,如果父母處理得當,可以不斷幫助他面對恐懼,寶寶(寶寶食品)幼小的心靈也會在不斷克服恐懼的過程中慢慢成長;反之,如果父母對寶寶的恐懼漠不關心或者過度保護,則會使他的心靈在某一點上停滯不前,給日后的成長投下陰影。
寶寶都會怕些什么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恐懼體驗。曾有專家說:“對待孩子有三種表達愛的方式:提供安全感,幫助孩子合理地達成心愿,還有運用愛的語言。”在這三種方式中,提供安全感是首要的。我們不僅要了解和理解孩子內心的恐懼,還要幫助孩子打造自己心中的“安全圣地”。
0~1周歲
寶寶的心里話:“爸爸媽媽呢?我熟悉的人到哪里去了?” “天啊,怎么這么大的聲音?這樣的吵鬧聲會傷害到我嗎?”“什么東西在我眼前一閃一閃啊?,我真的很害怕……
典型恐懼:環境因素的突然改變。當寶寶熟悉的照料者發生更換時,當聲音的分貝突然增強時,當身體感覺猛然下墜時,或遭遇刺眼的光線(如閃光燈)時……寶寶都會覺得很害怕,18個月后基本緩解。
恐懼解析:
●0~1歲是建立依戀關系的關鍵期,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孩子所依戀的對象將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此在更換照料者的時候,需要特別小心。
●周圍很多非自然的現象,像噪聲、閃光燈,都是小寶寶無法抗御的,他能作出的反應,只能是因為害怕而哭鬧。
巧媽媽對策:
★豐富孩子的各種生活體驗,以刺激大腦的發育。在改變環境因素之前,盡可能有一個過渡。比如:增加新照料者在寶寶面前出現的頻率,或讓原照料者再跟隨一段時間。
★減少或避免周圍環境的不良刺激。如:控制居室聲音,拍照時盡量別用閃光燈。
★寶寶7~8個月時可玩一些相關運動游戲,如:寶寶精神狀態較好的情況下,伴著柔和的音樂,扶著孩子的腋下,慢慢舉過頭頂,接著快速下降至媽媽胸前。開始時幅度不宜太大,慢慢地,可以適當加大幅度。這個游戲不僅可以緩解孩子內心的恐懼,還可以促進感覺統合功能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