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iatr Infection Dis J 發表了兩項對照研究,指出頭孢地尼(Cefdinir)是治療中耳炎和鏈球菌咽炎的理想抗生素。
其中一項研究是對比頭孢地尼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對兒童急性中耳炎的療效的。結果表明,兩種藥物都有臨床效果,而頭孢地尼由于胃腸道副作用少,是較好的選擇。
頭孢地尼是新型的第三代頭孢抗生素。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用來治療中耳炎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這是一項多中心、隨機的單盲試驗。303名(6個月~12歲)患非頑固性急性中耳炎(AOM)并進行了鼓膜穿刺的兒童接受了調查。隨機分為三組:第一組,頭孢地尼14mg/kg,QD(每天一次),n=102;第二組,頭孢地尼7mg/kg,BID(每天兩次),N=101;第三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40/10mg/kg/day,一天分三次給藥,n=100。每組患兒都接受10天的治療。
Block等的結果如下:在197名患兒中發現了敏感菌,對他們的數據進行了評估。治療結束時,三組對病原菌的清除率相同,分別為頭孢地尼QD組55/65(84.6%),頭孢地尼BID組54/66(81.8%)和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組55/66(83.3%)。對肺炎鏈球菌的清除率,頭孢地尼BID組(55.2%)明顯低于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組(89.5%;P=0.0019),也低于頭孢地尼QD組(80%;P=0.054)。
Block在“頭孢地尼與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在治療兒童化膿性急性中耳炎安全性和療效對比”(Pediatr Infection Dis J 2000;19(12 Suppl.):S159-S165)一文中指出,從副作用方面考慮,發生腹瀉的患兒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組顯著多于頭孢地尼QD組(35% vs 10%,P<0.001)和頭孢地尼BID組(35% vs 13%,P<0.001)。
他們認為頭孢地尼的兩種治療方案的胃腸道副作用都明顯少于阿莫西林/克拉維酸,而頭孢地尼QD可能在治療難治性中耳炎方面是比頭孢地尼BID更好的選擇。
第二項研究對比了頭孢地尼(BID和QD)與青霉素V(10mg/kg,每天四次)治療A組β-溶血性鏈球菌(GABHS)所致的扁桃體咽炎的療效。在該研究的第二部分中,對頭孢地尼BID(療程5天)與青霉素V(療程10天)的療效進行了對比。
Pichichero ME和Gooch WM的文章“頭孢地尼與青霉素V治療兒童鏈球菌扁桃體咽炎的比較”發表于Pediatr Infection Dis J 2000;19(12 Suppl.):S171-S173。1122名患兒,679名給予頭孢地尼治療,另外443名接受青霉素V治療。頭孢地尼組(QD/BID×10天或BID×5天)的臨床治愈率和病菌清除率(94.9%和92.7%)都比青霉素組(88.5%和70。9%)高,P值均小于0.001。兩組的副反應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