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今年11月30日發布了艾滋病治療的最新指導意見,首次提出對感染艾滋病毒的母親或其嬰兒在哺乳期間進行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也就是“雞尾酒療法”,并將用藥時間跨度從懷孕28周至臨產期間,提前至懷孕14周至哺乳期結束。
實際上,這一改良版的母嬰阻斷技術早已在云南試行。記者近日從云南省艾滋病關愛中心獲悉,和國內普遍采用的母嬰阻斷方法相比,新技術不僅讓孩子感染率降低至0.9%,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也有效延緩了母親病情的進展。據悉,云南試點的研究成果即將在美國《J-AIDS》上發表。
母嬰阻斷
切斷母親到嬰兒的傳播鏈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婦女,有可能在妊娠、分娩和哺乳期,把艾滋病病毒傳染給孩子,被稱為艾滋病的“母嬰傳播”。大部分從母親處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嬰幼兒,會在3歲以前死亡。
而所謂“母嬰阻斷”,是指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婦女懷孕后,通過孕婦用藥、嬰兒出生時用藥以及人工喂養,阻斷艾滋病病毒從母親傳給孩子。如果接受干預的新生兒在出生18個月后HIV抗體為陽性,則證明母嬰阻斷失敗。
前景:艾滋媽媽將可以母乳喂養?
兩難:人工喂養阻斷病毒卻致營養不良
目前,艾滋病母嬰阻斷是不提倡進行母乳喂養的,因為艾滋病毒很可能會在母乳喂養過程中由母親傳播給嬰兒。但是,非母乳喂養又增加了嬰兒營養不良和感染許多其他傳染病的風險。
“衡量母嬰阻斷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標是寶寶出生18個月后有沒有感染。實際上很多寶寶18個月后的確沒有感染HIV,但營養不良,骨瘦如柴,他們在三歲之前的死亡率其實比較高。”云南省艾滋病關愛中心周曾全說,孩子喝母親乳汁難以避免感染機會,但不喝母乳卻營養不良。要不要母乳喂養?這確實是個兩難的命題。
爭議:新技術可讓艾滋媽媽母乳喂寶寶?
周曾全說,為提高寶寶的生存率,國外現在開始試驗“經治療后的母乳喂養”,即母親分娩后繼續服藥,同時采用母乳喂養寶寶,以提高寶寶的存活率。“只要媽媽繼續服藥,就可以母乳喂養。國外已經有3000例成功的例子。”
目前,他所在的項目組正在探索試行“經治療后的母乳喂養”項目的可能,最快明年有望啟動。“艾滋媽媽在哺乳期服用的藥品由國家免費提供,一個月成本幾百元,與人工喂養條件下牛奶的成本差不多。”他認為,最終的目的是讓孕婦生下一個能夠健康成長的孩子。
不過,“經治療后的母乳喂養”也面臨著巨大的爭議。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吳尊友就對此持反對意見。“就算前期干預成功,但孩子通過母乳喂養又會被感染,等于前功盡棄。”他認為,真正由于人工哺乳導致營養不良的孩子在我國并不多,關鍵是要選擇質量好的奶粉。
傳統方法:孕婦分娩前服藥
云南從1999年起就開展艾滋病母嬰阻斷工作。母嬰阻斷項目組負責人、云南省艾滋病關愛中心周曾全主任醫師介紹,當時的方法比較簡單,就是現在國內多數地方普遍采用的方法——讓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婦在分娩前服用一種叫“奈韋拉平”的藥物。
PK 新方法:“雞尾酒療法”
2005年起,云南艾滋病關愛中心與發明“雞尾酒療法”的何大一教授合作,在妊娠期間對母親或嬰兒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治療。也就是三種藥進行治療:AZT、3TC、NVP。孕婦從妊娠28周開始連續吃藥直到分娩。而根據世衛組織的最新指導,雞尾酒療法應從妊娠14周開始。
弊端 關注了孩子 忽略了媽媽
“這種方法有不少缺點。”母嬰阻斷項目組負責人、云南省艾滋病關愛中心周曾全主任醫師說,首先是阻斷效果并非最佳。如果不阻斷的話,孩子感染率是30%,但我國部分地區服藥后仍有13%到14%的感染率。
第二,這種方法只關注了孩子,卻忽略了孕婦的健康。周曾全說,國外的研究以及他們的實踐都證實,40%的孕婦已進入發病期,采用舊方法,則妊娠期無法兼顧治療。“如果孩子活了下來,但是媽媽死了,或者得了嚴重的疾病,產生了"艾滋孤兒",那么母嬰阻斷的意義也打了折扣。”
第三,可能會產生耐藥性。傳統母嬰阻斷的方法是母親懷孕28周時開始吃藥,分娩時再服“奈韋拉平”。這種方法雖然比單用一種藥效果好得多,但對媽媽的治療也沒有任何作用,同時還很容易產生耐藥。周曾全說,國外研究證明40%的婦女出現了耐藥,這很可能導致她們失去治療的機會。
PK 好處 兼顧母嬰 孩子感染率低
“新的母嬰阻斷技術兼顧了孩子和媽媽。”周曾全說,它克服了舊方法的三大缺點:媽媽得到了治療,避免了耐藥,阻斷率也是比較高的。同時,用這種方法只要治療滿1個月就不需要剖宮產,可以讓孕婦減少手術創傷。
項目組采用新技術,在云南邊疆少數民族縣為321名孕婦進行母嬰阻斷。其中,264人順利分娩,生下269名成活新生兒。經過持續治療,醫生對其中232名出生滿18個月的寶寶進行檢測,僅有兩個孩子感染,感染率是0.9%,證明阻斷有效。
此外,這種方法還可以盡早檢測孩子是否感染艾滋病毒。周曾全說,舊方法要等到孩子滿18個月才能檢測,但現在這種新方法兩個月就可以查病毒的DNA。
“早期診斷對孩子的健康非常有利。如果孩子被感染艾滋,他1歲以內就必須得到治療。”他說,如果孩子18個月內不知道是否感染艾滋,有些預防接種就不能做。
鏈接
我國中醫藥治療艾滋病方案形成
本報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近日舉行新聞通氣會,稱我國中醫藥治療艾滋病方案初步形成。研究結果表明:中藥對改善艾滋病帶來的乏力、腹瀉、發熱、皮疹等癥狀有確切療效,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據了解,中醫療法對HAART“雞尾酒療法”引起的部分不良反應,如消化道反應也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對提高和穩定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其他療法如艾灸可以緩解艾滋病病人的腹瀉。
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財政部2004年開始聯合實施了中醫藥治療艾滋病試點項目,目前試點項目已由2004年最初的5個省擴大到了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截至2009年6月,有5972名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感染者在接受免費中醫藥治療。
粵197名“艾滋媽媽” 接受免費母嬰阻斷
廣東省衛生廳今年11月30日通報,截至10月31日,廣東篩查孕產婦72.9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8.8%,并為HIV陽性的197名孕婦提供免費抗病毒藥物等阻斷措施。
目前,廣東累計免費抗病毒治療3014人,目前在治療病人2464人,比去年同期增長44.9%。今年1~10月提供免費咨詢檢測2.8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0%。此外,抗艾滋病新藥重組病毒巨噬細胞炎性蛋白等艾滋病治療新藥研發進入了臨床研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