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許多人選擇在“金豬年”初為人母,今年無疑成為一個懷孕、生子高潮期。據媒體報道,隨著生育高峰期的到來,產后抑郁癥的患者增加了不少。而專家介紹,患產后抑郁的人在所有產婦當中占10%~15%。新媽媽在孕期和產后壓力造成的抑郁情緒,處理不當會有演變成精神疾患的可能。分娩對于每個女性來說理應是最幸福的事情,為什么有人在分娩后出現產后抑郁癥呢?新媽媽和家人應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抑郁?
??? 新媽媽遇上舊婆婆
??? 小杜跟丈夫過得非常幸福,去年意外懷孕之后,大家共同決定要這個孩子。小杜父母前兩年相繼去世,產前將婆婆從遙遠的縣城接來,幫助照顧她們母子。將婆婆接來本是個矛盾的決定,一方面擔心相處不來,另一方面小杜又擔心自己難以兼顧,將精力都投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丈夫,所以還是把婆婆請到北京來。她的擔心從開始就沒對任何人講過,包括丈夫。
??? 出院后丈夫忙工作,婆媳相處得很不愉快。婆婆要小杜按土方法坐月子;小杜學醫出身,認為婆婆的觀念對產婦和嬰兒都不科學,不講衛生。婆婆說:“你嫁進我們家就聽我的,我比你有經驗。”小杜很委屈,跟丈夫談,而丈夫認為“你是眼科大夫不是婦產科,不一定都懂,我媽把我們4個孩子帶大,更有經驗”。于是小杜從此閉上嘴什么也不說,越不說就越壓抑,奶也少了,小孩沒出滿月病了幾次,小杜的憂慮、跟婆婆的矛盾越來越深。1個月后婆婆準許小杜出門走動,但她仍不開心,常躲在臥室無緣無故地哭,丈夫說她有人伺候還無理取鬧,她很無奈。醫生的直覺告訴她自己患上產后抑郁癥,就去看了醫生,而丈夫卻認定妻子多事,一提這事他就不耐煩,不滿小杜的嘮叨,夫妻感情變得惡劣。又過了一段,家庭氣氛沒有任何好轉,小杜聽同事的建議,帶著3個多月的小孩搬到單位宿舍去住,換個環境。情況表面上平靜了,但她仍然很難調整過來,夫妻感情也僵持在那兒了。
??? “中國式”生育
??? 全職太太小洪跟丈夫結婚10年,從這對“神仙眷侶”決定要一個孩子開始,兩人開始變得不和諧了。懷孕期間小洪扭了腳,雖有保姆照顧,但丈夫無法時時陪伴,小洪第一次感到巨大失落和孤單;生孩子時又發生意外情況,自己生又改剖腹產,受了“兩茬罪”……小孩哺乳期間,小洪不再那么活潑開朗,有點愛發脾氣,常計較小事,增添了潔癖,對保姆不滿。丈夫沒深想,確實很多產婦因生活的突變而有牢騷,他認為安排好時間,隨時小心呵護就夠了。
??? 事情爆發在孩子斷奶前后,那段時間小洪常常拉住丈夫談未來、談感情,說來說去最后總是“你要給我一個承諾,會跟我白頭到老,要是中途拋棄我,我就抱著兒子去死”之類的說法,聽多了丈夫終于心煩,一方面以前妻子不這樣,另一方面他不愿意莫名其妙地成天做這種承諾。但他越想岔開話題轉移注意力,小洪就越愛聯想:“他不肯承諾,是不是因為早就有了預備,還是他已經有外心了?”最后矛盾升級,現在孩子剛滿周歲,這對夫婦已經由過去的恩愛轉變為天天爭吵,瀕臨分手邊緣,他倆劍拔弩張的狀態很像《中國式離婚》里那對夫妻。朋友們認為小洪需要心理輔導,但不敢直接對她說,怕刺激她;丈夫則是有家不樂意回,常常留在辦公室或者回家趁小洪不注意趕緊躲進書房把自己反鎖起來。
??? 產后抑郁的苗頭
??? 問:通常來說,患產后抑郁的人都在什么階段發病?
??? 張:在生完小孩后兩周到1個月期間,特別是產后兩周是多發高發的時間段。有的產后抑郁當時處理不得當,沒有及時治療,延續很長時間,也有可能復發或更嚴重的情況。
??? 問:從表現看跟其他類型的抑郁癥是否一樣?
??? 張:癥狀上完全一樣,不一樣的僅僅在于產后抑郁是由軀體創傷引發的精神疾患。另外,我們要留意,有些人的癥狀不一定始終持續在一個程度,如同發燒一樣,早晨不燒了可能到晚上體溫又升上去了。特別是抑郁患者,他/她抑郁的同時可能思維很清晰,邏輯推理很明白。
??? 像你介紹的第二個案例,當時她的先生、朋友意識到了她的問題,應該開導、幫助以及尋求專業機構的指導,這時患者自己可能沒有自制力,她不能主動就醫,家人及朋友最好替她尋求幫助。她的問題關鍵不在于丈夫給不給她那個“承諾”,即使丈夫給了她這個,她可能還會生出新的問題來。這跟你說的第1個例子剛好是兩種情況,那個案例的小杜是自己意識到問題但家里人不相信她,這個是自己沒意識到,但別人都看到了,同樣要積極面對,想辦法幫助她。
??? 問:一般都有什么樣的苗頭值得我們注意:此時產婦可能已有抑郁的傾向了?
??? 張:例如發覺她變得特別愛哭、無緣無故頻繁地發脾氣、食欲減退、持續地睡眠不好、對小嬰兒的興趣減低,那就需要警惕了。這個問題和其他抑郁癥的道理一樣,也跟任何身體疾病的道理一樣,都是越早就醫越有利,當發覺有一些情緒上的不對時,就應該及時地尋求幫助,這樣對大人對孩子都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