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不少成功人士,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就算了事了,當爸爸的怎么就會不把孩子的家庭教育當回事呢?是什么原因使他們對孩子的事如此灑脫呢?
于秀:據我了解,在中國,有很多爸爸常常把自己下班以后在外面應酬、深夜12點以后才回家當作一種顯示自己很忙、很有事業心的方式。實際上對于這樣的爸爸來說,這只是一種習慣,他覺得每天下班回家是一種不夠有出息的樣子。因此,他寧愿約幾個同事去小飯館喝酒,或者到酒吧去消磨時間,也不愿把晚餐時間留給家庭。
在中國,在一切以事業為重的價值觀體系的影響下,整個社會對父親的要求常常僅限于他的個人成功水平,和他為家庭提供的經濟條件,很少有社會評價體系會對一個整天在外面忙事業,常年不回家吃晚餐,周末不回家陪孩子的父親提出批評,而往往一個為了事業和個人成功而犧牲了許多家庭和孩子的權利的父親,反而更能受到人們的贊賞和尊敬。這就使得很多爸爸根本不把孩子的教育當回事,他們超乎家庭之外,彼此氣味相投,大家都不覺得這有什么不好。所以,這風氣才很有市場,一時半會兒很難更改。
記者:除了對事業、對賺錢感興趣,一般爸爸都不會對教育孩子感興趣。為什么您要鼓動爸爸回家,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呢?
于秀:作為一個追求人生成功的男人,你一心一意為了事業,時時刻刻奔波打拼,這些足以使你成為一個優秀的男人,可如果你已經是一位父親,有一個已經存在的家庭,那我相信,僅僅是事業上的成功一定不會讓你的孩子和家庭感受更多的有品質的生活。
即使是一個成功的男人,如果他對家庭和孩子責任感缺乏,也會使他的成功大打折扣。很多成功人士,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送他們去海外讀書,但卻留下了人生最大的遺憾——沒有拿出足夠的時間關愛他們,陪伴他們,乃至孩子長大以后跟他們的溝通都有問題。
缺少父親的關注,很少有時間跟父親在一起的孩子,常有一種孤獨、失落的感覺,因為總是跟媽媽在一起,他們的性格里總帶有一些媽媽的影子,比如脆弱、膽怯、任性、嬌氣,不能經受挫折,對外界過于敏感,想問題容易極端化等。
我們常常看到那些缺乏父愛,在身邊少有父親身影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欠缺那么一點陽剛之氣,缺乏征服生活的蓬勃朝氣,就像整天見不到陽光的花花草草,也許不乏美麗,但總是那么纖弱、單薄,甚至無精打采。
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媽媽就像空氣,包容、滋養著他的生命,而爸爸則是陽光,是一股引他向上,讓他拔節、成長的力量。一個家庭就像一方土地,有了飽滿燦爛的陽光、新鮮而包容的空氣,才會帶來充分的陽光雨露,孩子才會像果實一樣成長得豐滿而茁壯。事實證明,跟父親相處得時間越久,孩子的情商水平、生活熱情會越高,學業、事業會越容易成功。
所以,工作忙,壓力大,負擔重,不應該成為爸爸們減少或幾乎從不重視陪伴孩子的借口。如果你是一位家庭里的頂梁柱式的爸爸,那你的存在對這個家庭的氣氛來說,就更加無可替代。孩子喜歡你,愿意親近你是你的福分。還有什么樣的人生會比家庭幸福、婚姻美滿、孩子快樂更加圓滿而成功?還有什么樣的成功會比你所享受到的家庭生活的和諧、甜蜜更讓你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