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幼兒普遍存在著逆反心理呢?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幼兒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幼兒期是兒童個性開始萌芽的時期。我有個小侄女,她兩三歲的時候就覺得自己是個大人了,非得穿媽媽的高跟鞋走路,什么事都愛管,什么事都想干,一反過去安靜、聽話和依賴性較強的狀態(tài)而變得任性,她力求擺脫成人的干預和限制,其逆反心理就特別嚴重。另外,她還常常為了引起父母和旁人的注意,經常有反抗、執(zhí)拗、任性、搗亂、頂嘴的現(xiàn)象。
2、幼兒家庭教育在方法上存在著問題。
?、僭S多年輕的父母不了解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水平,不知道兒童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愛好以及所具備的潛能,以致對其提出過高要求,為其過早定向,強制其從事長時間的專業(yè)訓練。如今幾年興起了興趣班熱潮,許多家長盲目的拔苗助長,為了能讓孩子掌握一技之長,不顧孩子的興趣、意愿,把自己的主觀愿望強加在孩子身上讓其學這個學那個,諸如象學鋼琴的孩子一邊練琴,一邊眼淚汪汪,甚至還出現(xiàn)了"砸琴"、"斷指"之類的極端事件發(fā)生。
②有些父母對孩子要求過嚴,支配一切,總是不停的責罵孩子。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要么懦弱,膽小怕事,要么逆反心理較強。另一些父母則相反,他們過分嬌慣孩子,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百依百順,本來孩子可以獨自很好的完成任務,也要嘮嘮叨叨半天,甚至包辦代替。這種家庭環(huán)境滋生了孩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特征和行為習慣。他們不知道什么是謙讓、合作與同情,他們任性、愛發(fā)脾氣、依賴性強、獨立性差、常顯露攻擊性行為、生活上挑吃挑穿等。
3、老師教育上的弊端。
許多逆反心理強的幼兒入園后,反抗性明顯減少甚至消失,這是因為集體意志與要求制約著幼兒對事物的態(tài)度和行為,集體生活環(huán)境也有利于糾正已經形成的不良性格特征。但不適當?shù)慕逃齾s會導致幼兒產生逆反心理。
①威脅恐嚇。有些老師對那些調皮、不聽話或有過錯的幼兒不進行正面耐心的教育,而是以恐嚇。有些老師認為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既不體罰,又不斥罵,采用上述形式無可厚非。事實上,威脅恐嚇已經對幼兒心理造成了傷害。
②武斷夸大。有些老師在處理幼兒間的一些"狀況"時,往往是運用她們頭腦中已有的模式武斷地評判,因此同一件事情發(fā)生在不同幼兒身上,老師的處理方式常常不盡相同。如當幼兒來告訴"A和B打架了"時,若老師認為A是調皮惹事的,就會不問青紅皂白地把A訓斥一頓,不給幼兒申辯的機會。老師這種不了解實際情況就粗暴評判的方法,會使幼兒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還有的教師在批評幼兒時,總愛帶上"從來"、"每次"、"總是"、"沒有一點"等夸大的字眼,對幼兒全盤否定,使其自暴自棄,并與教師產生矛盾,時不時的鬧"獨立"。
作為幼兒老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可能對幼兒產生的影響,盡量發(fā)揮積極作用,避免產生負面影響,努力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適于她們個性發(fā)展并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huán)境,使她們能夠身心和諧地健康成長。同時,在矯治孩子的類似行為問題時,一定要首先找出引起孩子這種心理狀態(tài)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對癥下藥,消除造成孩子心理的"過激行為",從而消除孩子的逆反,進而徹底消除孩子的心理行為問題。這才是治本的方法,也是解決孩子由心理逆反所引起的心理行為問題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