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的小虎被大家公認是一個懂事隨和的孩子。可他的媽媽道出了他脾氣大的一面:“上星期六我帶小虎去超市買東西,巧克力放在了最顯眼的貨架上,想躲都躲不開。所以,他很快就看見了。然后,就開始一直央求著給他買。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訴他不行,可是他還堅持要買。最后小虎看我要去結帳,可能意識到他的愿望不可能實現了,就抓起旁邊貨架上的兩個橘子使勁地扔在了地上。當時嚇了我一跳,他的舉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兒子怎么變成這樣了?!”
事實上,小虎的行為再平常不過了。面對媽媽的一再拒絕,小虎有一種挫敗感,這就是他大發脾氣的導火線。
孩子們的挫折從哪里來?
他們會因為一些事情做不好而有挫折感。比如,他擺積木的時候擺得太高,一下子全倒了;他拉拉鎖的時候拉不上;他高高興興拿到的糖果,卻因為自己撕糖紙的時候用力過猛而掉在了地上,眼看著媽媽把心愛的糖果扔在了垃圾桶里。諸如此類的這些小事在父母眼里不算什么,但卻使孩子們重重受挫。
那么,3、4歲的孩子的失敗又從哪里來呢?因為他們正處于行為能力發育迅速的階段,他們自己也能發現身體的活動能力在不斷地增強,所以他們有時候會自不量力,什么事情都想做,而且覺得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顯然力不從心,這就導致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天,他們都不得不要去面對那些大大小小的挫折了。
3、4歲的孩子是在挫敗中學會了:想要的并不一定能得到。
挫折,必然迅速激起孩子內心的憤怒。當3、4歲的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導致心情壓抑的一種荷爾蒙就會逐漸傳送到全身的每一根血管。如果受挫的程度不斷加深,那么這種荷爾蒙的數量就會不斷提高,導致孩子的每一個毛孔都充滿了憤怒,最終阻礙了他正常的思考,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孩子很可能通過咬人、打人、尖叫等等這些違禁行為使內心的情緒爆發出來。前面提到的小虎則是通過亂扔水果來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憤怒。也有一些孩子會大聲地對爸爸媽媽說:“我恨你!”,或者怨恨自己:“我什么都不會做!” 所以,當父母聽到這些可怕的惡言惡語的時候,既不要信以為真,暗自神傷,也不必驚慌失措,急于說教。因為憤怒是孩子遇到挫折之后的必然表現形式,任何過火的言行都順理成章。
毋庸置疑,孩子從挫折當中能夠學到一些教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們明白了自己的奢望決不會總能變成現實。對于3、4歲的孩子來說,如果面對挫折,他知道自己該怎么做,而且懂得自己想要的并不一定能得到這個道理,那么,這將是他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突破。而且,經受過挫折的洗禮,還能使孩子的主動性、自制力和接受力都有很大的進步。這樣,當他們將來面對挑戰的時候,他們會鼓勵自己說:“我能行!”,而不會只是急躁不安,亂發脾氣了。
幫助孩子在挫折面前做得更好。
生活中,孩子們不可避免地要遇到挫折,學會正確地面對它也就變成了一項必要的功課。以下的建議會讓我們更好地幫助孩子面對挫折。
1、及時捕捉早期的蛛絲馬跡。平時,需要你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注意他在遇到挫折以后的一言一行,捕捉到他憤怒情緒即將爆發的痕跡。這樣,等下次他再有這些行為舉止的時候,你就能運籌帷幄,及時拔掉雷管,避免他過激言行對你、對他都造成傷害。比如,孩子用力越來越大,嗓門越來越高,眉毛越皺越緊,這都說明他已經快被挫折氣昏了頭,怒火即將噴發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