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滿爸爸:我兒子今年3歲,小時候一直都是很乖,很文氣的。最近半年來,他有點反常,家里一有客人來,就表現得特別淘氣,把玩具丟得滿屋子都是,或者在客人面前跑來跑去,”騷擾”客人,弄得我們很尷尬。但有客人在場,也不好對孩子訓斥什么。帶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他也經常故意大喊大叫,跟小朋友搶玩具,甚至去欺負其他小朋友。但如果就是我和他媽媽帶他出去玩,他就沒那么“皮”了。我們覺得孩子這種淘氣、出格的行為好像是故意做出來給人看的。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專家的回答: 阿滿爸爸,你好。通常我們把孩子的這種行為 “人來瘋”。這是很多孩子都經歷過的,它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和孩子的心理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通常孩子在兩歲左右已開始有比較強的自我意識,能把自己和周圍客體區分出來。隨著獨立的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開始有強烈表現自己的欲望,想方設法讓別人注意自己。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兒童自我中心”的表現。
導致孩子“人來瘋”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特別寵愛孩子的家庭。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多,家長對孩子愛憐備加,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好多家長圍著一個“小皇帝”轉,對孩子的各種要求總是設法滿足,對孩子表現自己的行為尤為放任,一味鼓勵而不加以引導,這就為“人來瘋”埋下了“隱患”;相反,另一種家庭對孩子的管教過于嚴厲,一舉一動都有要求、限制,對孩子的心理也是一種壓抑。也可能成為”人來瘋”的原因。
通常,客人來到家中,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種新鮮刺激,更何況客人來一般要逗逗、夸夸孩子。當家中有客人時,孩子特別容易興奮。加之在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神經系統的抑制功能尚不完善,他們極力地想在客人面前表現自己。而且孩子也似乎知道在這個時候不管怎么鬧,爸爸媽媽也不會過分嚴厲地管教自己,因此乘機盡情地“發泄”一番。也有時候客人的到來,讓孩子覺得自己從家庭的“主角”變成了”配角”,為了引起大家注意,孩子會加大嗓門,或做出各種惹人注意的舉動,要求別人再次注意自己,寬容的客人往往很自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甚至還會繼續表揚幾句,又一次強化了孩子的行為。孩子會鬧得更兇,難免會使父母陷入尷尬的境地。
怎樣克服孩子的出格的舉動呢?必須在平時的家教上下功夫,采取寬嚴適度的教育方式。平時對孩子的行為,特別是一些不良的行為,不能過分嬌寵、放縱,需要教育、管制的言行就要及時教育制止,不可助長孩子“以我為中心”的心理,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制力也會增強。
要注意孩子良好行為規范的訓練,光告訴不該做什么還不行,還要告訴孩子應該做什么。在客人到來之前,告訴孩子應有的禮貌舉止,每次客人走后,對孩子的表現要給予反饋,孩子表現好,要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孩子表現不好,則給予批評,并再次強調正確的行為方式。
在管教的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心理需要,在客人面前讓孩子有適當的表現機會。如讓孩子表演兒歌、背誦一首詩等等。當話題轉移時,預先給孩子以明確的說明,如可以對孩子說:“現在爸爸(媽媽)要和叔叔(阿姨)講大人的事情了,你自己去一邊好好玩去。”這樣既可以讓興奮起來的孩子受一定的制約,又可以讓孩子有適當的思想準備,退出大人們交談注意的中心。客人走時帶孩子一起送走客人,并讓孩子與客人道別。
總之,對于孩子偶爾的出格行為,家長不必太擔憂,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控能力的提高,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懂事”后,這類行為必定會有所改善。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不要過分擔心孩子在人多的時候調皮搗蛋,相反,要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耐心+愛心=成功的父母。
阿滿爸爸:我兒子今年3歲,小時候一直都是很乖,很文氣的。最近半年來,他有點反常,家里一有客人來,就表現得特別淘氣,把玩具丟得滿屋子都是,或者在客人面前跑來跑去,”騷擾”客人,弄得我們很尷尬。但有客人在場,也不好對孩子訓斥什么。帶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出去玩,他也經常故意大喊大叫,跟小朋友搶玩具,甚至去欺負其他小朋友。但如果就是我和他媽媽帶他出去玩,他就沒那么“皮”了。我們覺得孩子這種淘氣、出格的行為好像是故意做出來給人看的。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專家的回答: 阿滿爸爸,你好。通常我們把孩子的這種行為 “人來瘋”。這是很多孩子都經歷過的,它的形成也不是偶然的,和孩子的心理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通常孩子在兩歲左右已開始有比較強的自我意識,能把自己和周圍客體區分出來。隨著獨立的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開始有強烈表現自己的欲望,想方設法讓別人注意自己。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說的“兒童自我中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