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多數在冬春兩季發病,寒冷和潮濕地區更容易得病。發病年齡在5~15歲為多見,3歲以下少見。風濕病的發生常與咽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病有關,它主要是損害心臟和關節,其次是皮膚、血管和腦組織,造成心肌炎、關節炎等。
風濕病除了引起心臟病之外,它的“抗原――抗體復合物”還可以停留在任何器官上,使其發病。最經常發生的地方除心臟外,還有關節、皮膚、肌肉和腦子的血管。侵犯關節時叫風濕性關節炎。侵犯皮膚時可出現兩種癥狀:一種叫“環形紅斑”,形態為不規則的環狀或半環狀紅圈,邊緣稍隆起,環內皮色正常,多見于胸部和四肢,可一日數變,時隱時現;另一種叫“皮下結節”,多在肘、腕、膝和踝關節伸側面的皮膚下,為豌豆大小的硬疙瘩,和皮膚不粘在一起,略能滑動,壓之不痛。侵犯腦子血管時表現為“舞蹈病”。簡而言之,風濕病有五大主癥:心臟病、關節炎、環形紅斑、皮下結節和舞蹈病,其中心臟病發病最厲害,后果也最不好。
怎樣預防風濕病?
預防風濕病,應當弄清風濕病的病因,確切病因尚未搞清。但多年來的研究可以肯定風濕病與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有密切關系。許多孩子得風濕病前都有過急性鏈球菌感染的歷史,如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猩紅熱、丹毒等。
預防措施很多,應全面增強孩子的體質,加強鍛煉,特別是耐寒防病鍛煉,冬季戶外活動,呼吸氧含量大的新鮮空氣,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時治療鏈球菌的感染,一旦發生鏈球菌感染要及時徹底治療,常見的鏈球菌感染多為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中耳炎、鼻竇炎。也有皮膚感染,如丹毒、膿痂疹,全身感染,如猩紅熱。
遇有上述感染要及時采用青霉素治療,10天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前復查分泌物培養,如仍有細菌生長,則需繼續第二療程,直到培養陰性。對此類病人應嚴密監視追蹤,反復遷延的鏈球菌感染病人可用長效青霉素治療,日前已有口服青霉素制劑,使用方便。慢性扁桃腺炎,反復發作的急性化膿性扁桃腺炎,可用手術摘除,以絕后患。但應注意,如已患風濕,應在風濕活動靜止時進行手術,手術前后應用青霉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