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用的局部治法包括以下五種類型:
(1)含漱法:用藥物的水溶液,每次含入少量仰頭漱口,漱完后吐出,不可咽下,每日多次,每次時間宜長些。常用藥有復方硼砂溶液、映喃西林溶液、洗必泰漱口液等,也可以用溫生理鹽水。含漱法只能作用于咽峽以前,咽后壁及側壁較難觸及。
(2)含片:是最常用的方法,將藥片含在口中,慢慢溶化后咽下,不要用水送服,以便藥物成分直接作用于口腔、咽峽、咽壁及喉咽部粘膜。常用藥有杜滅芬含片、碘含片、薄荷含片、溶菌酶片、喉癥丸、六神丸、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
(3)涂藥法:用棉花簽蘸上藥物,伸入口中,涂在咽部病變處,每天1-2次,注意蘸的藥物不要太多,以免滴落入喉部,引起刺激咳嗽。常用藥有復方碘甘油、硼酸甘油、復方薄荷油等。
(4)吹藥法:用噴粉器裝入藥粉,對準咽部病變處吹入,使藥粉均勻散布在炎癥部位發揮作用。一次吹入的藥粉不要太多,以免引起嗆咳。常用藥物如色甘酸鈉、次碳酸磺胺噻唑粉,以及中藥雙料喉風散等。
(5)噴霧法和熏氣法:噴霧法是用壓縮空氣、捏皮球打氣使藥液霧化,噴入咽部;熏氣法是將帶藥的蒸氣吸入咽部,發揮治療作用。常用的藥物如表面麻醉劑1%地卡因溶液、抗生素、腎上腺皮質激素。
局部治療是用各種方法使藥物直接接觸咽部,發揮滅菌、消炎、收斂、止痛、潤滑以及稀釋分泌物等治療作用,在咽炎治療中處于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