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尤其是男生,很少有不喜歡體育運動的。體育運動讓他們沸騰的熱情和活力有了釋放的舞臺。青少年進行體育運動,重在參與,輸贏其實不重要。他們需要的是和朋友一起活動,一起玩。對我們家長來說,體育活動使孩子們能有機會學習團隊精神、建立友情、強壯體魄,磨練意志。
孩子參加體育運動無論從什么角度來看,都是件好事。家長不僅要鼓勵孩子參加,還要積極參與孩子喜歡的運動項目,和孩子分享運動的快樂,要知道,孩子最快樂的時候,使溝通的最佳時機。 案例 高楊在多倫多藍鳥棒球隊雙連冠的時候,迷上了棒球。雖然高楊的爸爸媽媽對棒球一竅不通,為了鼓勵兒子參與北美最普遍的體育運動,他們給兒子買了球、棒和接球手套。幾乎每周,高楊的媽媽都要陪著兒子到多倫多的天穹體育館去看球賽。每次兒子的校隊參加比賽時,爸媽總是抽時間去當啦啦隊。 到了高中,高楊參加了學校的排球隊,運動的熱情更為高漲,在比賽期間總是早出晚歸。爸爸媽媽全力支持高楊,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開車送兒子去比賽,還接送他的隊友。每次比賽時,爸媽都坐在觀眾席上,用目光追隨孩子,默默鼓勵孩子打好球。贏球時,全家為他高興;輸球時,給他安慰打氣。高楊的父母知道,參加學校的棒球隊和排球隊能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給孩子和同齡人一起相處、一起摸爬滾打的機會。 在周末和假期里,高楊的爸媽帶兒子上游泳課、滑雪班,還陪兒子滑冰跑步。高楊的父母很清楚兒子不光要有團隊拼博的經歷,也需要加強個人生存的技能。高楊的爸媽培養兒子學音樂和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是一致的:希望兒子能全面發展,使他以后學習、生活和工作得更豐富多彩。 提示 *明確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是健強體魄、培養團隊精神。 *如果孩子熱愛體育運動,父母應給予支持,當孩子的啦啦隊,做好后勤服務工作。 處方鏈接 處方一 *和鼓勵孩子學習音樂一樣,家長首先要清楚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大多數的青少年參加體育活動,不外乎是和朋友同學一起活動,而家長則希望孩子通過運動,鍛煉身體。 1.學校的運動隊比較多,可以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選擇一項合適自己的體育活動,比如: ——個子高一點、愛跑愛跳的孩子可選籃球、排球或足球。 ——不太愛劇烈活動的孩子不妨可試試乒乓球和羽毛球。 2.有的學校運動條件比較好,可以鼓勵孩子試一試其它的體育活動,比如:網球、壁球、棒球或曲棍球 處方二 *如果學校沒有體育活動的條件,父母不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戶外活動,比如游泳、做操、跑步、遠足等等。如果孩子愛好時尚個性的體育項目,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試一試,比如滑板、旱冰或體操等。特別在大城市,有許多社區體育活動中心能夠滿足校外鍛煉身體的需要。 處方三 *如果孩子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或不再參加比賽,做父母的可以做工作,但一定不要逼迫。 語言禁區 1.如果你這次不去,以后不要再來找我們。 2.你絕對不能打退堂鼓,我們不允許。 3.想你這樣退下來,同學看不起你,我們臉上也不光彩。 處方四 *要正確處理運動和學習的關系。有些家長害怕孩子會因為參加體育運動而耽誤學習,而盡量把可與時間替孩子安排得滿滿的。如果一旦發現孩子在課外參加體育活動,就會很生氣,并馬上把這歸結為孩子貪玩。 語言禁區 1.老實說,今天放學后你去哪里了? 2.這次考試為什么這么差?因為復習的時間都叫你踢球踢掉了。 3.每天運動有什么用,關鍵實學習要好,否則就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 小貼士 盡管我們很想讓孩子多參加體育活動,但最后的選擇還在孩子自己。我們可以做說服工作,但不可以代替他們的決定。孩子鍛煉身體,如果可能的話,家長要盡可能地參與,大力支持,努力做好后勤服務工作,這種參與和關愛也是加深父母和兒女之間關系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