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開食店 孩子胃遭殃
洋快餐、油炸食品、可樂、咖啡……相比于每天的正餐,不少孩子更偏愛這類食品和飲料。區文璣提到,曾有家長帶著孩子來消化科就診,根據孩子的癥狀,她問了問家長的職業之后,就對孩子胃病的病因猜得八九不離十了。原來,這位家長是開食品店的,孩子一放學就在店里大吃零食,大喝冷飲。而咖啡、可樂等飲料,恰恰就會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油炸食品、洋快餐等高油高脂食物,則會給胃部帶來很大負擔。
除了飲食結構,孩子的飲食習慣同樣需要格外重視。孩子挑食、偏食、厭食、飲食不規律,幾乎是多數家長都曾經面對過的問題。年齡小的孩子樂于模仿父母,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飲食習慣,吃飯時不要做其他事情。而有些年輕媽媽自己就很愛吃零食,身邊有了這樣的榜樣,孩子得胃病的機會也就更大。
換牙期 胃病或由牙病起
不注意口腔衛生導致爛牙壞牙,也是不少胃病患兒的致病因素之一。“不少孩子說自己胃疼腹痛,張開嘴一檢查,發現臼齒表面全都是黑的?!眳^文璣說,兒童7歲左右門牙開始換牙,10歲左右臼齒開始換牙。這個年齡的孩子吃東西,往往來不及細細咀嚼就已經咽下了肚。這樣的孩子如果感到肚子痛,首先就是牙齒的問題。
牙齒是消化食物的第一道工序,需要給胃“把好關口”。如果在嘴里沒有被咀嚼到位,食物到了胃里,胃的蠕動和胃酸分泌也就不能充分發揮作用,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問題。因此,家長從小就應教育孩子保護牙齒,養成每天兩次刷牙的習慣,尤其是睡覺前的一次。同時不提倡小孩子用牙簽,給孩子剔牙時,應該用牙線替代牙簽。
濫用退燒藥 損傷胃黏膜
孩子生病,不少家長愛擅自施藥,殊不知這樣可能適得其反,雖然暫時緩解了不適癥狀,卻可能導致孩子的胃黏膜損傷。小兒胃黏膜的血管豐富,但是各種消化酶的分泌少而且活力低,消化功能差。況且兒童的體質和胃黏膜的個體差異大,一些比較常見的抗生素和退燒藥,成人服用問題不大,但是孩子可能受不了。區文璣提到,更有家長看這種退熱藥沒效果,就換別的藥來逐個用,無意中將孩子的胃當成了“實驗室”。
兒童生病用藥時應該注意,盡可能選擇對胃影響小的藥物,以減少胃黏膜損傷。一些退熱鎮痛藥可以放在餐后吃,或者同食一些護胃藥,避免給嬰幼兒空腹服藥。給孩子去熱也不一定非服藥不可,還可以選擇物理降溫,但最保險的辦法還是及時就診,聽取醫生意見。
上學就胃疼 是不是裝???
“我的女兒今年12歲,馬上就要升初一了??墒亲罱簧险n就感覺胃疼,放學回家就感覺好受些,而一到周末放假就活蹦亂跳,跟以前沒病的時候一樣。醫生,我孩子是不是在裝病呀?”
對于這種現象,區文璣解釋說,孩子的不良情緒、精神問題和學習壓力等,可能會導致一些身體癥狀,臨床上也發現一些兒童胃病與此相關。Hp感染導致的兒童胃炎,通過抗Hp藥物治療,通常1~2周就會產生明顯療效,但是這種孩子來說效果不佳。
有的孩子面臨升學考試,課程緊壓力大;有的孩子很好強,非要考班級第一名不可;有的孩子一直住家,開始住校不習慣……由此引發的胃痛、胃炎的,在兒童醫院消化科并不少見。
區文璣提醒,遇到這種情況,在醫院確診后,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在讓孩子堅持服藥的同時,和孩子多溝通,保證其休息時間。不要給孩子增加壓力,創造一個輕松和相互理解的家庭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藥物發揮最佳療效,讓孩子盡快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