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半年前開始,洋洋在吃饅頭時總把用手拿過的地方扔掉,擔心別人說話把口水噴到飯菜中,甚至反復詢問家長:“我死了怎么辦?”這種怕臟、怕死的情況時輕時重,讓家長十分擔心。無奈之下,家長帶他到心理科進行咨詢。醫生經過詳細詢問,了解到其外祖母曾患精神病數月,其母在年幼時有過“強迫現象”。
解析
根據洋洋的情況,醫生認為其患有兒童情緒障礙——強迫癥。兒童強迫癥的原因及發病機制至今仍不清楚,一般認為與孩子的氣質類型、父母不良性格的影響以及教育方法不當等有關。孩子膽小、拘謹、不活潑,父母缺乏自信,遇事猶豫不決,或者對孩子苛求,可能成為該病的誘因。孩子患嚴重疾病、受到突發事件刺激、精神負擔過重能促使癥狀出現。
所謂強迫癥,就是一種明知道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反復呈現出的觀念、情緒或行為。在兒童期,強迫行為要多于強迫觀念,年齡越小這種傾向越明顯。
癥狀
兒童強迫癥的常見癥狀包括:
強迫計數——數路燈、數電線桿等;
強迫性潔癖——反復洗手、反復擦桌子、過分怕臟等;
強迫疑慮——反復檢查,總怕家里出問題或發生不幸,變得特別焦慮;
強迫觀念——反復回憶往事,思維經常糾纏在一些缺乏實際意義的問題上而不能擺脫。
一般來說,這類孩子對自己的強迫行為并不感到苦惱和傷心,只不過是刻板地重復強迫行為而已。如果不讓這類孩子重復這些強迫行為,他們反而會感到煩躁、焦慮、不安,甚至發脾氣。
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常的生長發育階段,孩子也時常出現一些強迫行為,如走路數格子,不停地整理自己的手絹,疊被褥要角對角,把毛巾反復鋪平、擺正等等,但他們沒有痛苦感,這些強迫行為也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日常生活,更不會因為不可克制而導致焦慮,并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消失,不應該視為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