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1歲多了,長得虎頭虎腦,人見人愛??墒驱R齊的媽媽最近卻為了一件事情而大傷腦筋:齊齊總不愿意和爸爸呆在一起。只要媽媽在,齊齊總會千方百計地跟著媽媽轉;一家三口出游,齊齊也只愿意牽著媽媽的手。那么,如何能夠讓寶寶樂于和爸爸在一起,如何加深寶寶與爸爸的親密感情呢?今天凱茜就和媽媽們來討論這個話題。
“親媽媽”的偏好從何而來
陽陽的媽媽:陽陽快1歲了,最近變得特別不愛讓爸爸抱。爸爸做出想抱他的姿勢,他馬上就把頭扭開,如果爸爸硬要把他抱過去,他就哭鬧,撲回我的懷里。真是想不通,爸爸有那么討厭嗎?
盞盞的媽媽:盞盞的爸爸很忙,平時都要很晚回家,這樣一來,盞盞和爸爸基本就沒有什么相處的時間了。這是不是盞盞不喜歡和爸爸在一起的原因呢?
凱茜:兩位媽媽遇到的問題對很多媽媽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大多數寶寶都有“親媽媽”的偏好,這使得爸爸站在一邊有力使不上,有時還會受到不小的心理打擊,久而久之與寶寶的距離越來越遠。那么,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不可否認的一點,性別差異造成爸爸媽媽與寶寶親密程度的不同。相對來說,媽媽對寶寶的各種需求更為敏感,更能以溫柔的方式來回應他,這使得寶寶容易從媽媽那里獲得需求上的滿足。相反,爸爸容易忽略寶寶需求上的小細節,使他感受不到所需的回應。
其次,寶寶與父母的親密情感需要雙方的互動才能不斷加強。當寶寶出現“親媽媽”的偏好后,他對爸爸的渴望與回應會明顯減少。而當爸爸親近寶寶的行為無法獲得寶寶的認可時,爸爸也可能減少這種行為,從而使得寶寶更無法感受到爸爸的親密,這樣,他們之間的距離也就會更遠。
盞盞的媽媽所說的時間問題也是爸爸和寶寶親密感缺乏的原因之一。人際交往本身就與雙方接觸的時間、頻率有很大關系,七八個月的寶寶對陌生人有很強的焦慮感。因此,加強互動是增強寶寶和爸爸親密關系不可缺少的手段。
另外,還有一類寶寶(雖然占少數),他們渴望獲得爸爸的關注,但卻認為爸爸并沒有把所有的關注都給他們。比如爸爸回到家先和媽媽打招呼,隨后才和寶寶打招呼,爸爸還不停地和媽媽講一些“聽不懂的話”(例如,說公司里的事情),卻不問問寶寶“新玩具好不好玩兒”。在這種情況下,寶寶會以拒絕和“敵對”的方式來表達對爸爸的不滿。如果爸爸沒有找到問題的關鍵,只會使情況越變越糟。
如何讓寶寶與爸爸的關系變得更加親密
橙橙的媽媽:橙橙2歲半了,最近變得特別黏我,而對爸爸的態度非?!皭毫印?。爸爸回家想抱抱她,她會推開并大叫:“不要不要!”我不在家的時候還好,我若是在家,她絕對不讓爸爸和她一起做任何事情。昨天夜里,橙橙突然哭鬧,爸爸去哄她,沒想到她哭得更厲害,并尖叫著找我。我一出現,她馬上就安靜下來。橙橙的拒絕行為真的傷害了爸爸的心,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改變他們的關系。
凱茜:很多人把孩子這個年齡段稱為“可怕的2歲”,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正經歷著自我意識的高度發展,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許多個性與青春期的少年不相上下,更容易接受自己喜歡的,拒絕自己不喜歡的。因此,如果寶寶在2歲以前已有 “親媽媽”的偏好,這個階段很可能會表現得格外明顯。
但是,無論對哪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都能夠通過媽媽的努力來增強他與爸爸的聯系,讓寶寶在風格不同卻同樣重要的父愛與母愛中均衡、健康地成長。
方法一:增強寶寶對爸爸的認知
想一想,是誰告訴寶寶“如果不乖,爸爸可要打屁屁的”“寶寶再不吃飯,就讓爸爸來喂了”,這些“嚇唬”性的語言不正在強化寶寶心中一個可怕的爸爸形象嗎?媽媽在給寶寶的描述中,請多給爸爸一些可愛與溫柔的詞語,讓他對爸爸有更多的渴望。
媽媽還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帶動寶寶,讓他對爸爸產生積極的情感。
例如,爸爸回家比較晚,媽媽可以營造“迎接爸爸歸來”的氛圍,讓這相聚的瞬間變成寶寶與爸爸親近的時刻?!皩殞?,爸爸快回來了,我們到樓下去接爸爸吧!”媽媽抱著寶寶站在小區門口,左顧右盼,突然,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了——“是爸爸!”在一個往來都是陌生人的環境里,寶寶看到爸爸后會非常興奮,爸爸看到寶寶咯咯笑著迎接自己時更是又驚又喜,一路的擁抱和歡笑,自然拉近了他們的距離。
對大一些的寶寶,媽媽可以和他講一些“超級”爸爸的故事。給寶寶準備一本記錄爸爸和寶寶共度時光的相冊,例如,記錄下寶寶在外玩累了后趴在爸爸背上熟睡的瞬間,或是寶寶和爸爸仔細觀察小動物時的片刻……對著相片,給寶寶講述當時的情景,啟發寶寶感受到爸爸的疼愛。這些都會增強寶寶對爸爸的好感和對與爸爸共度美好時光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