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全職爸爸”、“新好爸爸”、“奶爸協會”等不斷涌現,父親育兒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大風尚。因為人工貴,只有極為富裕的家庭才請得起保姆,所以父親育兒在關心子女成長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為風行。下面是一位長期居住美國的中國女性美好媽為我們講述的她家“超級奶爸”的育兒趣事。
逆向心理學——REVERSE PSYCHOLOGY
處在2歲敏感期的小人兒常有自己的想法,做爸爸的應努力嘗試用自己的眼光,去了解和發現,并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最好辦法。女兒美好晚上鬧情緒,嘟著小嘴巴怎么也不肯讓大人給她刷牙,老公靈機一動,蹲下身來笑著問她:“我有個主意,你幫爸爸刷牙好不好?”這個點子立即調動了小人的積極性,小妞開始把牙刷放進爸爸的嘴里,橫七豎八地比劃起來。一邊刷還一邊咯咯地笑起來。爸爸也表現出很enjoy的樣子。女兒正刷到起勁的時候,爸爸覺得掌握主動權的時機已到,試探性地問道:“既然這么好玩,我讓你給我刷了,你也要讓爸爸給你刷,這才叫公平呀!”小妞爽快地答應了,把嘴張大,很配合地讓爸爸完成了給她刷牙的任務。這件事情的啟示是:美好爸爸用這種角色轉換的游戲,找到了小人認同的方式。
2~3歲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比較強烈,如果是父母硬要讓他們服從,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抗拒。當碰到美好和大人說no時,聰明的爸爸總是想辦法來化解她煩躁不安的心態,有時候偶爾也會用心理戰術與孩子過招,這個招數被稱為“逆向心理學REVERSE PSYCHOLOGY”,也就是利用孩子想獨立控制的心理狀態,逆向地向孩子表白的思想,從而達到讓孩子服從的目的。平時,美好只喜歡吃一二種蔬菜,這次爸爸在蔬菜沙拉里特意放了很多美好沒吃過的蔬菜。做完飯后,一改往日的習慣,把蔬菜沙拉全放到了自己的盤子里,只把美好喜歡吃的空心面遞給了她。小家伙看到爸爸津津有味地吃著盤里的東西,不解地問道:“為什么我沒有?”“這盤沙拉是大人吃的,你還太小,所以我要把它都吃光。”小妞一聽立即中招了,滿臉委屈失望的樣子。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立即問道:“你確信自己長大了嗎?”美好果斷地點了點頭。爸爸把蔬菜沙拉遞給她,果不其然,美好吃下了很多,里面甚至有她平時最不喜歡的西蘭花。有時候,爸爸的反常規育兒方式,也不失為一種上策。
用一顆童心看孩子的世界
每個寶貝都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渴望通過自己的方式探索和了解世界。爸爸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童心未泯”來激發孩子的求知欲。美好每次看到螞蟻,總喜歡踩著玩,我說過她好幾遍,她總是一知半解地點點頭,下次照犯不誤。一次又被我和她爸爸看見她正欲向無辜的螞蟻“動武”,我剛想強行阻止,一只松鼠跳進了樹洞里,爸爸順勢指著樹上的松鼠,巧妙地引開了美好的注意力,可憐的螞蟻才得以逃脫。事后,先生和我交換意見說,他對美好踩螞蟻的理解是:孩子的年齡,還不能夠理解生與死的含義,更不可能像大人一樣換位思考。小孩子踩螞蟻與殘忍無關,只是他們表達好奇的一種方式,與其單純的責備,還不如因勢利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