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模上小學一、二年級時經常跟我們說謊。他特別喜歡看介紹恐龍或海豚的電視節目,因此只要遇到這些節目,就不會控制自己的時間。只要我對他說:“做完作業后再看吧!”他就很自然地回答:“我已經做完啦!”但是我晚上檢查作業時就會發現,他根本沒有做完作業。
但是政模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除非我拿出確鑿的證據責問道:“你為什么沒做作業?”他才會趕緊跑進屋里挽回局面:“哎呀,我忘了,現在馬上就去做。”每當這時候,我就很想追根究底,好好教訓政模:“你剛才為什么要說謊?長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如果經常這樣說謊,以后只能當騙子?!钡强紤]到孩子的自尊心,我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吞下到嘴邊的話。
小學一年級?二年級的孩子處理瞬間危機的能力也只有這種水平,他們并不是存心想欺騙媽媽,只是想解決瞬間危機,因此從“天真”的心靈出發才跟媽媽說謊。他們還想不到說謊的后果:“如果被媽媽發現說謊的事,我該怎么辦呢?”只是想挽回眼前的瞬間危機。隨著年齡的增長,該時期經常說謊的習慣會自然消失,因此每次我都容忍說謊的孩子,不會過于責罵孩子。
但是有一天,我的情緒很糟糕,所以對說謊的政模大發雷霆:“你剛才不是說已經做完作業了嗎?那么現在是怎么回事?上次你說謊時,媽媽沒有責怪你,可是你想說謊到什么時候?”那天政模的反應也與往常不一樣。如果是往常,他會泰然地對我說:“哎呀,我會馬上做作業?!钡悄翘欤s紅著臉結結巴巴地說:“喔,啊,是,是這樣的??”原先那么輕易說謊的孩子,竟然連一句像樣的借口都沒有找到。
這時,我突然發現自己正在給孩子施加無法承受的壓力。政模擔心媽媽把自己當成“壞孩子”,所以內心里忐忑不安。我就趕緊放低聲音,溫和地問道:“只要以后不再說謊,媽媽就不會怪你的。你覺得既不跟媽媽說謊,又要做政模想做的事情,應該怎么做呢?”
知道媽媽不把自己當成“壞孩子”,政模的臉上露出了輕松的表情。他發現媽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征求意見,因此很高興地回答:“應該先做好作業?!薄罢f得好,這樣就對了。但是,想遵守自己的承諾不容易吧?媽媽擔心你不能遵守自己的承諾?!薄澳牵鐾曜鳂I后我就打電話給媽媽,得到媽媽的同意后,我再做其他的事情,這樣可以嗎?”“,這倒是個好辦法,那以后我們就要按照你說的做喔!”
因為從政模的嘴里聽到了我想聽到的話,所以我覺得很高興,而政模又因為媽媽接受了自己的建議而更加高興。其實,我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了政模充分的“面子”。
孩子也需要“面子”
“面子”是指對待別人時,自認為必須保持的某種形象。世上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傷害別人,有時還會被別人認為是“壞人”。但是,每個人都有“只能做到這種程度的壞人”等自己的標準,我們往往會在這個標準范圍內適當地說謊,說一些無心的話,違背誓言。
假設,公車票價為九百元,但是自己身上只剩八個一百元硬幣和一個五十元硬幣,這時你可能就會想:“有這么多硬幣,少五十元也看不出來的,下次我就交九百五十元好啦!”但是,碰巧司機發現了少五十元,還生氣地誣賴你:“喂,為什么只交八百五十元?你是不是慣犯?。俊边@時,你還能坦然地說“啊,對不起,我現在只有八百五十元”嗎?
也許你已經滿臉通紅、不知所措,只忙于逃離現場,而且從心里埋怨司機:“唉,真是丟臉,我的面子該往哪里放???這個司機也夠小氣的,不就是少五十元嗎?有什么大不了的?!钡敲慨斚肫疬@件事情,你就會感到很羞愧,甚至覺得很冤枉,不甘心因為五十元被別人當成慣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