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檔案]母親安克慧,國家一級編劇:現供職于河南省濮陽市文化局戲劇創作研究室。她獨立創作或參與創作的60多部劇本被省級以上文藝團體采用,并先后獲得“五個一”工程獎、田漢戲劇獎、中國戲劇文學獎、河南省十大優秀文化成果獎等。她是河南省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曾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全國“為國教子以德百人”好家長、河南省教子有方十佳家長等稱號。
女兒郭穎穎,15歲考入中山醫科大學,21歲赴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并獲得全額獎學金,目前已取得毒理學和醫學雙博士學位。兒子郭浩,從中國地質大學畢業后,考入美國休斯敦大學,攻讀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同時獲得全額獎學金。
有人曾打過一個比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就是精神氧氣。”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的確,營造一個適宜孩子成長的、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能使家庭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家庭擺設力求井井有條
研究證明,在孩子成才、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占60%左右,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0~12歲時家庭教育的重點。
那么,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呢?我認為環境是基礎。因此,無論平時工作多忙多累,我總是把家里收拾得整整齊齊,家具器物擺放得有條有理,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讓孩子們在整潔有序的環境里生活,既能從中感受家庭的溫馨和親情的陽光,又能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他們用過的東西和玩過的玩具,我從不允許隨手亂放,而是要求他們放回原處。同時,也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有條理、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我們家有一個記事牌,專門記錄一家人安排近期工作、學習和生活計劃。每周末,我都會讓孩子們談一談下周的打算,然后逐條寫在記事牌上。
早期教育著眼于思想啟蒙
兒子從小非常貪玩,總不喜歡按部就班地坐下來看書。可我不但不強迫他改正,反而經常陪他下象棋、玩撲克等,以此來開發智力。比如玩撲克時,我出一張“4”,讓兒子思考他出哪兩張加起來也等于“4”;于是他分別拿出“2”和“2”或“1”和“3”來。就這樣,慢慢地培養了他看書學習的興趣。
其實,我認為,幼兒時期的教育,不僅要抓住智力開發,而且要注重孩子的思想啟蒙。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情景幼小的孩子碰到桌椅上,疼得哇哇大哭。家長們通常都會打桌子罵椅子,責備它們不該碰了孩子。我覺得這種哄勸、安慰孩子的方式有失妥當,長此下去會使孩子是非不分,甚至怨天尤人。因而,當兒女出現類似情況時,我總是先問為什么會摔跤?桌子椅子受傷了沒有?以培養孩子正確的是非觀,使他們從小就善于總結經驗教訓,敢于承擔責任。
為了培養孩子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我常常以丈夫的工作狀態作范本——丈夫是司機,工作很忙,經常出差。我不但從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反而經常對他們說“看你爸爸多敬業,多有責任心,他那么辛苦地工作,也給咱們家創造了更好的生活條件。”所以兩個孩子從小就對勤奮工作的人充滿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