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挑食、偏食的孩子越來越多,許多父母憂心忡忡,苦于難覓預防矯正方法。下面就談談孩子挑食、偏食的來龍去脈和解決方法。
有關食欲的知識
偏食挑食說到底就是食欲出了問題。那么食欲是怎么回事呢?
食欲是指進食前或進食時對食物的愉快感覺,是人對食物的欲望。是食欲決定著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食欲是一種復雜的高級神經活動現象。人們應該了解的是:
味覺的基礎——味蕾
人吃東西能品嘗出酸、甜、苦、辣、咸等味道,是因為舌頭上有味蕾,它是味覺的感受器。成年人約有一萬多個味蕾,絕大多數分布在舌乳頭上,腭、咽等部位也有少量的味蕾。人吃東西時,味蕾受到不同味道的物質的刺激,將信息由味神經傳送到大腦味覺中樞,便產生味覺,品嘗出飯菜的滋味。
嬰兒出生后味蕾有一個全面發育的過程,它接受的味道刺激必須是從淡到濃,從單純到多樣,這樣才能發育得完好,能接受多種滋味的刺激,這是人具有多種食欲的條件。如果用過甜、過咸的濃味食物刺激味蕾,會損害它接受其他味覺的能力,造成食之無味;如果長期保持單一食物刺激,會影響味蕾的全面發育,也是導致偏食、挑食的原因。
味覺中樞容易形成習慣勢力
孩子最初的味覺感受有排他的作用,叫做先入為主。比如你開始使用單一奶粉,它就占領了孩子的味覺陣地,許多孩子就不再喜歡其他品牌的奶粉。食物也是同樣的道理。比如,素食維持時間過長,就會形成排斥葷腥的習慣勢利。
食欲是多因素綜合性條件反射,不只是味覺感受,還通過視覺、嗅覺及聽覺等形成綜合性反射過程。食物的色、香、味、形都對食欲有影響。
食欲還受消化功能與健康狀況影響,消化不良、佝僂病、微量元素缺乏、寄生蟲病的孩子,容易有厭食、偏食、挑食的毛病。
食欲受環境和心理因素影響
如果進食時受到父母的訓斥、驚嚇,孩子的食欲就會受到影響。相反,全家人津津有味地品嘗飯菜的味道,這種氛圍對孩子心理是一種良性誘導,會增進孩子的食欲。
孩子挑食、偏食怪父母
◎怪父母不能以身作則
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孩子肯定也會拒絕這類食物。如果父母吃素,你怎么能期望孩子吃葷腥?所以,孩子偏食挑食,父母們首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如此?
◎父母不會調節食物花樣
如果父母不注意烹飪方法,不懂得食物的色、香、味、形等多樣性,也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挑食和偏食的習慣。現代很多年輕父母不會做飯做菜,又怎么能調節好孩子的飲食呢?
◎對孩子過于寵愛嬌慣
有些孩子到了4、5歲還不會自己吃飯,仍要家長喂著吃。孩子不自己動手吃飯,飯桌上的食物就難以刺激他們的食欲,久而久之,就對食物失去興趣。學習自己吃飯本身就是培養孩子食欲最好的方法。放手讓他們自己去抓去搶著吃,才是最好的做法。
◎沒有及早發現孩子有挑食傾向
如果及時發現孩子有挑食傾向,在他沒有形成習慣之前,是容易調整過來的。但時間過久,習慣就難以矯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