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7日的黃昏,一對體重僅1300克、1150克,胎齡28+1周的雙胞胎超早產兒,提前叩響了世界的大門,Ta們全身皮膚幾乎透明,身長只有巴掌大小,在60多天里闖過一道道“生死關”,近日從河北生殖婦產醫院新生兒科順利出院。
心疼!早產雙胞胎寶寶僅有巴掌大小
回想起出生那天,爸爸媽媽還心有余悸。這一天,河北生殖婦產醫院新生兒科的醫生接到手術室電話,一對胎齡僅28+1周的雙胞胎小寶寶即將出生!新生兒科醫護們緊急到手術室待命隨時準備進行搶救,與此同時,護士也在新生兒科做好小寶寶們入院的準備工作。
在產科醫生熟練的手法操作下,兩個寶寶很快順利出生,但由于是早產,寶寶的呼吸非常微弱,身體各項機能都嚴重發育不全,全身細小的血管清晰可見,身長只有成年人的一個巴掌大小。
新生兒科醫護團隊制定詳細的搶救計劃,力求做到“快、精、細、柔、穩”。醫生分別為兩個胎兒清理呼吸道、氣管插管,搶救后入暖箱保暖,使用復蘇囊輔助呼吸轉運至新生兒科。
連接呼吸機輔助呼吸、需要應用促肺成熟藥物...一連串的醫囑下達后,護士們熟練地執行著醫囑,為寶寶們開啟各項治療。經過緊急處理及對癥支持治療,這對早產雙胞胎的生命體征暫時趨向平穩。但這只是度過了搶救的第一關,他們關于生命的抗爭之旅才剛剛開啟。
醫護團隊全程護航 早產寶寶勇闖難關
兩個寶寶胎齡小、體重輕,全身各臟器發育不成熟,需要闖過呼吸關、感染關、體溫關、喂養關等多項難關,寶寶們面臨著重重嚴峻的考驗。
根據雙胎各自的病情差異,入院后,河北生殖婦產醫院新生兒科主任分別組織醫生和護理團隊,制定了個性化的醫護一體診療和護理措施,展開了24小時不間斷的治療與護理工作,并根據病情變化隨時調整。
醫護24小時“一對一”對患兒進行看護,同時密切監測血氧、血氣及各項生命體征;護理人員進行集束化管理,為患兒營造類子宮內環境,實施發展性照護,將各種不良刺激減到最小,來促進他們的生長發育。
寶寶待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臍帶源源不斷地輸送營養,幫助寶寶發育成長。早期早產兒吸吮、吞咽功能不協調,需要放置胃管幫助喂養。由于腸道尚未發育成熟,只能進行腸道微量喂養,1ml、2ml、3ml...新生兒科醫務人員緩慢仔細地逐步增加喂養,促進腸道發育,避免腸道負荷過重。
在醫護的精心呵護下,大、小寶每一天緩慢地增長著奶量,從全量胃管管飼到緩慢進食,經過鍛煉,吸吮越來越有力了,每次的進步都令醫護們興奮不已。
除了腸內營養外,大寶與二寶還需要長期的靜脈營養支持。新生兒科護理團隊成功地為寶寶置入PICC,這是醫護為早產的寶寶設置的另一條“臍帶”。
住院的每一天,醫生和護士們認真記錄著寶寶的點點滴滴變化,早產兒皮膚黏膜屏障能力差,免疫力低下,極易并發感染。每一次的接觸,醫護人員都會認真洗手消毒,杜絕感染。每一次胃內奶液潴留、腹脹、氣促、心率的變化,都會引起醫護團隊的高度重視,仔細評估感染情況。在大家不斷的努力下,大小寶順利扛過感染風險。
克服重重難題 寶寶們終于健康出院
經過系統的干預和護理,小家伙們像是考試一樣一關一關地過,大寶僅僅64天,體重上漲到2110g,小寶僅僅69天的時間,體重上漲到2270g,生命體征平穩,已經能夠自主吃奶,現在的他們已經順利出院啦!
寶寶們出院后,到河北生殖婦產醫院母嬰同室過渡,入住家庭式病房,家屬可全天24小時陪伴在旁,有專業的新生兒科醫護團隊保駕護航,并教授家屬育兒知識。
“完全變樣了,怎么看起來一點也不小了。”媽媽抱著寶貝怎么也看不夠。看著逐漸長出雙下巴的寶寶們,河北生殖婦產醫院新生兒科醫護人員臉上帶著欣慰的笑容,由衷地為這兩個頑強的小生命感到驕傲,也為這段時間的努力有了美好結果而開心!
河北生殖婦產醫院大兒科主任王曉波表示,近年來,醫院新生兒科成功救治了多例極早早產兒(出生胎齡<32周)和超早產兒(出生胎齡<28周),救治經驗不斷積累豐富,科內超早產兒MDT化救護、NO治療、PICC和臍動靜脈置管等的開展和推廣,為超早產兒及時重要的救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礎和保障,不僅提高特殊早產兒的救治成功可能,更保證他們良好的遠期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