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凡凡看上去活潑可愛,聰明靈巧,但令媽媽煩惱的是他口齒不清,說話令人聽不明白,無論怎樣糾正都無濟于事。經過游戲測聽、智力測試、微量元素檢測、感覺統合能力評估以及心理行為問題測試等檢測后,認為凡凡在生理和智力方面都十分健康,但存在發育性言語發育遲緩,同時伴有鋅缺乏癥、感覺綜合能力異常。
發育性言語發育遲緩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在兒童言語發育的過程中形成的發育遲緩,經過及時糾正是可以克服的。
對這樣的孩子,首先要進行聽力檢查,排除聽力障礙。若孩子的聽力有問題,存在高頻聽力下降,將聽不清拼音中含z、c、s音的詞,以至于影響95%的言語清晰度,所以學會的話少且發音不準。
現在的聽力篩查技術可以在嬰幼兒生后3天進行聽力檢測,在其3個月內明確其聽力狀況,并能在咿呀學語前(1歲內)進行聽力康復,強化語言訓練。而不至于到孩子2~3歲甚至更晚時,才發現聽力不好,這時孩子的舌肌已較僵硬,大腦語言發育的高峰期已過,讓孩子從感知聲音、感知語言、理解并會正常說話,已是漫長而艱辛的路。
其次是構音器官異常:構音器官結構異常比較少見,多見因家庭語言環境差造成的孩子開口困難(功能異常),常見情況是父母晝夜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給老人或保姆看護,不常交流,家庭缺乏充分的情感、母愛等感官刺激或過分溺愛和約束等,同時家庭中南方話和北方話并存,都會導致孩子理解困難,表達困難,影響語言發育,一般經個體化語訓和家庭指導后就發音清晰了。
再者,兒童心理行為問題:例如兒童孤獨癥、口吃、選擇性緘默癥等,則需要到專業醫院診治。
這種治療主要包括病因治療、語言訓練和心理治療三種方法。醫護人員針對凡凡的情況為他制定了醫院家庭相結合的康復計劃。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糾正練習,凡凡肯定會告別言語不清的苦惱,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年輕父母要了解,發育性言語發育遲緩與孩子成長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有的家庭語言環境復雜,家庭成員幾種方言混雜;有的家庭家長忙于工作,忽視了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和語言溝通;還有的家長認為貴人語遲,對孩子說話晚或發音不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年輕的父母一定要注意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溝通交流,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語言問題時,要引起足夠重視,早期鑒別,尋求醫務人員的幫助,讓孩子在家庭、學校、醫院、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愛護下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