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胎體縱軸與母體縱軸相垂直,胎兒橫臥在骨盆人口之上,先露部為肩稱肩先露,是對母兒最不利的胎位,除死胎及早產兒胎體折疊娩出外,足月活胎不能經陰道娩出。
2.病因 早產兒、前置胎盤、羊水過多、骨盆狹窄、子宮異常、腹壁松弛。
3.診斷
(1)臨床表現:先露部胎肩不能緊貼子宮下段及宮頸,易發生宮縮乏力;胎肩對宮頸壓力不均,易發生胎膜早破。破膜后羊水外流,胎兒上肢或臍帶容易脫出,導致胎兒窘迫甚至死亡。隨著宮縮加強,胎肩及胸廓一部分擠入盆腔內,胎體折疊彎曲,胎頸拉長,上肢脫出于陰道口外,胎頭和胎臀仍被阻于骨盆入口上方,形成嵌頓性(或稱忽略性)肩先露。宮縮繼續加強,子宮上段越來越厚,子宮下段被動擴張越來越薄,子宮上下段肌壁厚薄懸殊, 行成環狀凹陷,此環狀凹陷隨宮縮逐漸升高,可高達臍上,形成病理縮復環,是子宮破裂先兆,若不及時處理,將發生子宮破裂。
(2)腹部檢查:子宮呈橫橢圓形,子宮橫徑寬。宮底部及恥骨聯合上方空虛,在母體腹部一側觸到胎頭,另一側觸到胎臀。胎心在臍周兩側最清楚。
(3)肛門檢查及陰道檢查:胎膜未破者,肛查不易觸及胎先露部。胎膜已破、宮口已擴張者,陰道檢查可觸到肩胛骨或肩峰、肋骨及腋窩。腋窩尖端指向胎兒頭端,據此決定胎頭在母體左(右)側。肩胛骨朝向母體前(后)方決定肩前(后)位。如胎頭在母體右側,肩胛骨朝向后方,則為肩右后位。胎手若脫出陰道口外,可用握手法,檢查者只能與胎兒同側手相握。例如肩右前位時左手脫出,檢查者用左手與胎兒左手相握。
(4)B型超聲檢查:能確定肩先露具體胎位。
4.妊娠期處理 妊娠后期發現肩先露應及時矯正。可采用胸膝臥位、激光照射至陰穴。上述矯正方法無效,試行外倒轉術,若外倒轉術失敗,應提前住院決定分娩方式。
5.分娩期處理
(1)足月活胎伴產科指征(如狹窄骨盆、前置胎盤、有難產史等):應于臨產前剖宮產。
(2)初產婦、足月活胎:應剖宮產。
(3)經產婦、足月活胎:應剖宮產。若宮口開大5 cm以上,破膜不久,羊水未流盡,可在乙醚深麻醉下行內倒轉術,轉成臀先露,待宮口開全助產娩出。
(4)出現先兆子宮破裂或子宮破裂征象,無論胎兒死活,均應立即剖宮產。術中發現宮腔感染嚴重,應將子宮一并切除。
(5)胎兒已死,無先兆子宮破裂征象,宮口近開全,在全麻下行斷頭術或碎胎術。術后應常規檢查子宮下段、宮頸及陰道有無裂傷。有裂傷應及時縫合。預防產后出血,給抗生素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