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學者研究,認為父親對孩子有下列影響:
(1)獨立感。孩子生下來的前幾周,多半由母親照顧,這時父親成為嬰兒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人”,透過父親,孩子才體驗到轉換、分離、來來去去。兒童常視父親為“刺激冒險的來源”,在和父親玩游戲時,兒童學會冒險,解決體能問題,強化他對外在世界的控制感覺。
(2)社交應酬能力。和雙親聯系良好的嬰孩,比只和母親緊密聯系的嬰孩,對新奇的事物更有興趣。常和父親在一起的嬰孩,社交能力較高,常常發出聲音、愛玩游戲且急于要人抱。
(3)自信心及彈性。常和父親在一起的兒童,較易適應新的環境。
(4)心智發展。敏感且感情豐富的父親,其孩子智力測驗成績比父親冷淡、權威的孩子高。和父親親近的女兒,其數學成績也較高。這是一種“仿效行為”,如果兒童希望像爸爸,也會仿效爸爸的行為及思考方式,亦即父親解決問題的方式。
(5)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特質。和父親相處時間愈多的孩子,長大后也愈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如果父親敏感又會照顧人,孩子也能起而效仿。
研究顯示,父親鼓勵女兒參加體能活動極具競爭性,女兒的成就也較高。另外,父親如果教導女兒從事傳統的男性活動,那么父親無異在幫女兒發展自信心及拓寬女性本質的定義。
此外,外國學者發現,投入愈多時間在孩子身上的父親,也愈快樂,生活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