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您好!我現在奶水充足,但寶寶吃奶時總是嗆到,然后就開始哭鬧,豎起來抱抱再吃,有時還能嗆著,于是寶寶這頓干脆就不吃了,我試過剪刀式方法,但變成了擠奶了;又試著讓寶寶吃幾口把奶頭拔出來,但寶寶不松口,拉扯中乳頭很疼,也掙傷過多次,我該怎么辦?
怎么防止寶寶嗆奶、吐奶?
還有寶寶吃完奶豎抱后有時打不出奶嗝,然后就吐奶,有時吐一大口,像是奶瓣狀的東西,應該是胃里沒有消化的部分吧。
還有就是打了奶嗝后也能吐出些奶來。這是怎么回事?與吃奶嗆有關系嗎?
任鈺雯:
針對嗆奶的情況:
不知道這個小孩子每天吃奶是什么樣的頻率,嗆奶是每次都有還是什么狀況下比較容易發生,通常奶脹或者間隔時間長的時候給孩子吃奶流速會快,嗆奶主要是媽媽的奶流速快引起的,這一口還沒咽下去下一口又來了,容易嗆奶。
不知道這位媽媽是按需哺乳還是定時的,最關鍵的一點不要在奶特別脹的時候給孩子吃奶,如果奶脹可以稍微先吸掉一點點然后給孩子吃奶。
讓寶寶吃幾口把奶頭拔出來,但寶寶不松口,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跟孩子爭,爭執當中乳頭可能會受傷。
我覺得最好的建議,一個是縮短喂奶的間隔時間,稍頻一點每次給孩子吃的稍微少一點,特別脹奶的時候,如果孩子睡午覺起來三五個小時沒有吃奶,通常這種情況下嗆奶比較多。可以用吸奶器吸出來一些,減慢奶流速度后再喂寶寶,可能會減少嗆奶的出現機會。
怎樣幫助吐奶的寶寶
盡管很多媽媽都知道新生兒由于生理原因才容易導致吐奶,但一看到自家寶寶吐奶時,還是緊張得不知所措。這里,我們將向你詳細介紹有關導致嬰兒吐奶的具體原因、吐奶時我們可以做哪些護理,以及有哪些辦法可以預防孩子吐奶。嬰兒發生吐奶,不僅僅是因為吃奶后改變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嬰兒生理上的特點。首先,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嬰兒的胃部構造以及他們吃奶方式上的特點嬰兒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嬰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后,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與大人相比,嬰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
防止吐奶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孩子拍嗝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后,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后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幫助孩子拍嗝的方法: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后背豎著抱起孩子后輕輕拍打后背5分鐘以上,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后背。
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后再輕拍后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注意:只要不是很痛苦的有外力的那種吐奶,只是什么事情都沒有吐出一口奶來,吐完其它的情緒都是很正常良好的不用太擔心。唯一要擔心的就是你的衣服,可以在肩上搭一個毛巾或者不用穿太高級太昂貴的衣服,其它的倒不用太擔心。如果孩子的月齡大一點的孩子,這種情況慢慢會好,包括吐奶也都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