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生子”對傳統的中國人來說,具有相當重大的意義,但是,這兩個階段,也是自身定位、角色轉換的重要歷程。適應完身為人妻的妳,是否已經做好了當一個媽媽的準備?
婚前溝通很重要
好不容易調整好夫妻間的關系定位,無預警之下,媽媽懷孕了,又得重新調適自己接受一個新角色,一時調適不好的情形之下,很多問題也隨之產生。“婚前溝通相當的重要,”財團法人愛家文化事業基金會林秀慧執行長,特別提醒即將成為新手父母的爸媽們,何時準備有孩子加入家庭、教養方面的問題等等,都是需要事先溝通的重點。另外,最重要的是,對小朋友的誕生是否抱持著期待的心情,對爹地,媽咪是否可以接受跟很快適應為人父、母有相當大的關聯。
調整心情迎接新生命
生產完后的新手媽媽,不僅身體機能尚未恢復正常,還得分神去照顧只會哇哇大哭的小寶寶,常導致情緒上的不穩定,甚至產生“產后憂慮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醫師李信謙特別提出澄清,真正被診斷為“產后憂慮癥”的產婦,其實在臨床上的例子并不多,很多媽媽只有輕微的情緒問題,只要靠著一些舒壓的方法,是可以讓新手媽媽盡快、喜悅的適應自己的新角色,度過這個尷尬的情緒轉折期。
林執行長補充表示,產婦產后,得面對種種新的沖擊,如寶寶不再與自己緊密相連的失落感、注意力流失等,很容易就產生情緒上調適不良的問題。“產后做月子的緩沖期,正是新手媽媽調適心情、身體的重要階段。”
產后的情緒表現
一、“焦慮”:
有些新手媽媽,因自己本身體質、個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之下,會產生焦慮的情形,當自身所能承受的壓力程度比一般人所能承受的還大,即產生所謂的病態性焦慮。
二、“憂郁”:
可能引起憂郁情緒的原因來自三方面;(1)生理的憂郁:生產完之后,母親體內荷爾蒙等生理狀態會有劇烈的改變,生理上為了調適這些變化時,而可能出現憂郁的情形。(2)周遭環境的改變:家人注意力從原先孕婦的身上,轉而投注到新生兒上,當自己覺得自己的需要被忽略,容易讓情緒產生波動。(3)心理憂郁:或許媽媽很喜悅的當孕婦的過程,孩子一旦落地,轉而面對一些生活瑣事,換尿布、泡牛奶、哄寶寶不哭等,若媽媽尚未調適好,就很有可能產生情緒的困擾。
情緒上的變化,若是屬于輕微的情形,只要壓力得到抒解,對于產后的生活適應倒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也有少部分的媽媽,從原先對新生命的期待,到后來的懷疑做不好母親的角色,老是覺得自己做的沒有他人好,而失去對周遭事物的興趣,使得情緒上的問題影響到生理,甚至產生失眠、食欲不振等,讓自己的身體出現重大的警訊,也就是所謂的重度“產后憂慮癥”。
“千萬不可輕忽這個現象,”李醫師鄭重的提出呼吁,臨床上雖不常見,最怕達到重度憂郁癥的病人出現“虐嬰”、甚至“殺嬰”的極端情況。“媽媽悶死男嬰”、“毆打女嬰”等,這些都是我們不陌生的新聞報導,其中有不少比率是因為新手媽媽罹患產后憂郁癥,心情難以調適,將負面的情緒發泄波及到無辜的小生命上。
適時解決憂慮情緒
一、適度的休息:
準備當一個稱職的母親,“最重要的是先調養好自己的身體”,李醫師表示。產后因傷口疼痛、體力的流失,因此產婦應在坐月子期間盡量讓身體獲得適當的休息。“不只是要照顧孩子,學習著照顧自己,也是重要的課題,”林秀慧執行長特別提醒新手媽媽,先學習照顧自己的方式,才能有好的身心狀態,進而有余力照顧孩子。
二、有經驗的幫手:
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大多都由家人代為照顧寶寶,不只在身體上有機會充分的調養,經由有經驗的婆婆或媽媽的帶領與教導,在心情上調適與休息,也能得到較好的效益。李醫師特別提醒一點,在坐月子期間,陪伴的家人、長輩最好是以有經驗的為主,否則很可能對媽媽習慣不了解,或因為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反而將自己的焦慮影響到產婦的心情。
三、紓解憂郁的管道:
為了防止新手媽媽將負面情緒不當的轉嫁到寶寶身上,一個良好的抒發管道有相當的必要性。“傾吐的對象很重要,”林執行長建議,而且這個對象不要只局限在自己的家人身上,只要對方可以接受你的傾訴,聆聽你的需要即可,如同事、朋友等。
四、實際的支持:
支持者的資源運用也是一個重點,“給予夫妻雙方一個空間,適度的調整夫妻雙方的關系,”林執行長建議,雖然多了一個孩子,請婆婆或好的保姆幫忙帶孩子,讓媽媽產后獲得適當休息,爸爸媽媽一起去看電影、逛街,適時的拉近與調劑夫妻間的關系。
五、做好自己的時間管理:
林執行長指出,產后的媽媽頓時多了很多的角色,尤其現在女性,在同時間扮演著職場上沖鋒陷陣的女強人,情緒一旦抒發不良,就會產生憂慮的情況。適度的將一些責任分擔出去或是是請求他人協助,才能讓自己獲得休息、調整腳步的機會。
六、不再持高標準:
產后媽媽身心狀況都不太適合做過多勞動的事務,不要怕其它人做不好,把自己當作神力女超人來看待,將所有的事情攬在自己的身上,“降低標準,或是利用替代的方式,”林執行長建議。“適當的示弱”與“請求幫忙”,讓老公多參與一些實際的事務,讓丈夫享受當爸爸的權利。
另外,林執行長要特別提醒為人妻的媽媽們,當丈夫在一旁看著因懷孕而產生種種不適的老婆,卻發現自己幫不上什么忙,老公會有深深無力感、挫折感,這時媽媽應該要以體諒的心情來看待這種情況,并且以鼓勵取代無理取鬧,讓先生也學習照顧孩子,一起溝通協調照顧孩子的方式,才能讓彼此更和諧。
旁人的支持
※老公:
旁人的支持,是產婦可以平安渡過產后憂慮的階段的重要方式,尤其跟產婦最為接近的丈夫,更顯得重要。“不要讓孩子成為老婆的唯一,”李醫師表示。小寶寶由兩人共同創造,不將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交由太太負責,一起參與,聯手紀錄孩子的成長變化,適時的給予媽媽安慰與支持,不要讓孩子出生之后,反倒成為夫妻之間感情的考驗期。
※長輩:
長輩對待新手媽媽“最忌諱不把女兒當媽媽,”李醫師特別提出建議,不管是婆婆或是母親,在他們眼里,產婦仍為自己的小孩,一直給予建議。會讓產婦內心產生挫折感,也有損于新手媽媽調整當媽媽的心情。認清自己只是個“協助”的角色,支持新手媽媽的看法及想法,盡早讓他能夠早點對育兒的概念更清楚。
※朋友:
適當時間的探視很重要。當媽媽身體或是寶寶身體不適時,朋友就要盡量不要打擾他們的休息。適當言語的支持,不要跟新手媽媽說一些沒有建議性的言語,或是給予她一些自認為有用的建議,這些都有可能造成媽咪情緒上的挫折或焦慮。
讓新手媽媽知道需要幫忙或協助時,應該如何獲得,不過度介入,但是需要我時,我永遠都在,這是身為新手媽媽周遭的朋友、家人應該持有的正確態度,李醫師提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