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少則一天數次,多則數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樣或蛋花湯樣,有時呈白色米湯樣,
秋季腹瀉是指發生在每年10~11月份這個季節的腹瀉,發病以6個月~3歲年齡的寶寶最多見。本病的病原體是輪狀病毒。在臨床上有三大特征,即“感冒”、嘔吐、腹瀉。患兒往往起病急,開始表現為發燒、測體溫在38~39.5℃之間、咳嗽、流清鼻涕等“感冒”癥狀,同時伴有頻繁嘔吐,吐出胃內容物和奶汁;隨后24小時內開始出現腹瀉,少則一天數次,多則數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樣或蛋花湯樣,有時呈白色米湯樣,
[中標]關于治療和護理方面的重要Q&A
Q腹瀉是否要用抗生素?
A國內調查結果顯示,秋季腹瀉病治療中抗菌藥物使用率高達50%~80%,可見濫用抗菌藥物現象較為普遍。事實上,中國腹瀉病治療方案中指出,70%的急性水樣便腹瀉多為病毒或產毒素細菌引起,可以不用抗菌藥物,只要做好液體療法,選用微生態調節劑(如麗珠腸樂或培菲康等)和粘膜保護劑(如思密達等),大多數患兒可以治愈;大約30%拉膿血便患兒多為侵襲細菌如痢疾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仍主張使用敏感抗菌藥物。通常使用一種當地有效的抗菌藥物。如用藥48小時病情未見好轉,再考慮更換一種抗菌藥物。濫用抗菌藥物會造成細菌耐藥菌株不斷增多,同時還可繼發腸道菌群失調、霉菌性腸炎等,使腹瀉病遷延或加重。
[抽文]70%的急性水樣便腹瀉寶寶可用微生態調節劑和粘膜保護劑做好液體療法,不必使用抗菌藥物。靜脈輸液只用于中重度脫水,爸媽切不可隨意向醫生要求輸液治療。
Q腹瀉是否要禁食?
A傳統的觀點對急性腹瀉采用禁食8~12小時,甚至24小時的饑餓療法,這種令“胃腸道休息”的治療方法是不太正確的。許多研究表明,即使急性腹瀉時,患兒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并未完全消失,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仍可達到正常的60%~90%。較長時間饑餓,不僅不利于患兒營養的維持,并且如果原來有營養不良者,則其營養狀況將更進一步惡化,還會影響腸粘膜修復、更新,降低小腸的吸收能力,使免疫力下降,反復感染,最后導致“腹瀉-營養不良-易致腹瀉”的惡性循環。
兒科專家目前主張對急性腹瀉應繼續母乳喂養或喂食。理由是,禁食是有害的,這是因為腹瀉患兒現有營養丟失較多,限制飲食會導致無法挽回的營養損失;禁食患兒因饑餓常哭鬧不止,易發生低血糖,體重明顯減輕。繼續喂食者食欲恢復快,腹瀉和嘔吐次數并未因此而增加,且體力恢復早,抗病力較強,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專家們指出,母乳喂養兒可自由吃奶及喂水;人工喂養兒可先喂稀釋牛奶(1份牛奶加2份水)喂養2~3天,以后逐漸增至全奶;半歲以上的寶寶可選用米湯、稀飯或爛面條等,可給些新鮮水果汁或水果以補充鉀,并加些熟植物油、疏菜、肉末或魚末等,但需由少到多,逐漸過渡到已經習慣的平常飲食。
Q如何知道寶寶是否脫水?
A臨床上,判斷嬰幼兒腹瀉脫水的主要指標有:⑴體重迅速減輕:患兒體液丟失占體重5%以上考慮脫水存在;⑵少尿:尿量減少程度與脫水嚴重程度成正比;⑶眼窩凹陷:寶寶雙眼窩凹陷時提示已有輕中度脫水;⑷哭時仍有眼淚水,說明患兒處于輕度脫水狀態;哭而無淚水、口渴、煩躁不安提示機體嚴重缺水。此外,嬰兒前囟門凹陷,皮膚彈性差,四肢末端涼也為患兒脫水的客觀現象。
Q為何首選口服補液鹽?
A據醫生統計,嬰幼兒秋季腹瀉引起的脫水90%以上屬于輕度和中度脫水,僅10%屬于重度脫水。兒科專家們指出,對急性腹瀉并發輕、中度脫水患兒,治療首選高效又價廉的口服補液鹽(簡寫ORS,各醫院和大藥房都有出售)進行口服補液療法。寶寶每腹瀉一次,服ORS約50~100毫升,起到防治脫水的作用。
在得不到標準ORS的情況下,可用湯加鹽溶液。具體配方是:米湯500毫升(1斤裝酒瓶一瓶)+白糖10克(5毫升2平勺)+細鹽1.75克(一個啤酒瓶蓋的一半)+水500毫升煮2~3分鐘。按每公斤體重20~40毫升給予,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給多少。
專家們還指出,靜脈輸液只用于中重度脫水。需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家長切不可隨意向醫生要求輸液治療。這是因為濫用輸液不僅會增加患兒痛苦和家長的經濟負擔,有時會發生輸液反應引起病情惡化。
Q如何護理好腹瀉寶寶?
A秋季腹瀉是嬰幼兒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多數發生在家中,正確的生活護理至關重要。首先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神志、精神狀態、面容、四肢溫度、脈搏等變化,注意脫水是否改善或加重;觀察大便次數、量及性狀,并認真做好各項記錄;保留一些新鮮大便送到附近醫院化驗,有助于病因診斷,為疾病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做好床邊隔離,護理病兒前后都要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每次大便后清洗臀部,防止發生尿布皮炎,注意有無排尿。專家們指出,嬰幼兒秋季腹瀉的治療要點是繼續喂食、服用口服補液鹽、做好液體療法,合理應用藥物,一般在5~8天就可完全治愈。
[box]預防輪狀病毒
通過疫苗預防接種是遏制輪狀病毒腹瀉惟一有效的手段。目前只有我國和美國研制出了口服輪狀病毒的活疫苗。蘭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有效保護率可達73.72%。 由于口服輪狀病毒活疫苗接種后保持期一般為一年,最長不超過一年半,也就是說要避免感染小兒秋季腹瀉,最好每年接種一次疫苗。需要接種該疫苗小兒的家長可前往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咨詢。 10月至12月正是接種疫苗的最佳時間。
防疫專家提醒爸媽,6個月以后才能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原因是嬰兒體內帶有母體傳來的抗體,可中和疫苗作用,容易造成免疫失敗。因此,包括輪狀病毒疫苗在內的許多疫苗都不在6個月以下使用。
常見的計劃外疫苗有甲肝疫苗、麻風腮疫苗(預防麻疹、風疹和腮腺炎的疫苗)、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簡稱Hib疫苗)、口服輪狀病毒疫苗、水痘疫苗、防感靈(流感疫苗)等。這些疫苗的使用遵循“誰受益,誰付費”和“自主自愿”的原則,不過,要特別指出的是,自愿接種不等于不需要接種,像甲肝、秋季腹瀉這些季節性很強的傳染病,對寶寶的危害并不小。因此,爸媽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有必要考慮接種一些計劃外疫苗。
[中標]寶寶秋季腹瀉的食療和忌口
大約有40%~50%的小兒腹瀉“禍首”是輪狀病毒。由于目前缺少針對消滅輪狀病毒的藥物,應用食物療法和注意忌口顯得非常重要。
[小標]傷食型
表現腹脹、腹痛,瀉前哭吵,大便酸臭伴有不消化奶塊,食欲不好,有口臭。多見于秋季腹瀉伴有消化不良患兒。
炒米粥:取粳米50克,放入鐵鍋中干炒至有香味溢出時加水適量,燒湯服。
蘋果湯:取蘋果一只,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鹽,煎湯代茶飲。凡大于1歲的小兒可吃蘋果泥。
[小標]風寒型
腹瀉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味少,伴有腸鳴腹痛。多見于秋季腹瀉的早期。
姜茶飲:取生姜10克,綠茶3克,加水150毫升,煮沸,加紅糖少許,飲用。
扁豆干姜蘿卜仔飲:取扁豆10克,干姜3克,蘿卜仔6克。以上加水適量煎湯。煎成后加紅糖少許,再煎3分鐘,取汁分數次飲用。
[小標]濕熱型
表現大便呈蛋花湯樣,有少量粘液,伴有發熱,口干,尿深黃而少。此型在秋季腹瀉較多見。
葛根黃芩粥:取葛根10克,黃芩10克,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糯米50克,煮粥,加紅糖少許服用。
烏梅車前草湯:取烏挴10只,車前草30克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代茶飲。
[小標]脾虛型
腹瀉久而不愈,大便稀薄,帶有白色奶塊,食欲減退,消瘦乏力。多見秋季腹瀉后期或久瀉不愈者。
山藥蛋黃粥:取山藥500克去皮搗碎,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燒開后再用文火煮10分鐘,再調入雞蛋黃2只,再煮3分鐘即可。分數次食用。
八寶粥:取茯苓、太子參、白術、扁豆各10克,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加芡實、山藥、蓮肉、炒苡仁各10克,糯米50克,煮粥食用。
扁豆茯芩車榴湯:取扁豆30克,茯苓50克,車前子12克用布包,石餾皮15克,以上四味共入砂鍋,加適量水,煎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