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添加
母乳充足的寶寶到4~6個月時也應添加輔食,一方面是嬰兒的生長發育很快,只靠母乳的營養素的質和數量都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另一方面,這時的嬰兒已經開始長牙,腸壁的肌肉也發育起來,消化功能大大增強,已能消化大多數食物了。添加輔食也是為將來斷奶做準備。從開始斷奶到完全斷奶需經過一段適應的過程,通過逐步添加輔食,由輔食來代替母乳。在正常的情況下,1歲左右的寶寶,已經具備了斷奶的基本條件時,就可以斷奶了。
有的母親乳量充足,開始沒有重視逐步添加輔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直到人乳確實少了,才斷奶。由于嬰兒不適應奶以外的食物,會給嬰兒添加輔食帶來不少困難,往往什么輔食都喂不進去,而母乳又不足,孩子因營養素攝入不足而面黃肌瘦,大人既心疼又焦急。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應該按時添加輔食。通過按時、有計劃地添加輔食,嬰兒在1歲時就可完全斷奶。
斷乳后,嬰幼兒每日需要熱能大約1100~1200千卡,蛋白質35~40克,需要量較大。由于嬰幼兒消化功能較差,不宜進食固體食品,應在原輔食的基礎上,逐漸增添新品種,逐漸由流質、半流質飲食改為固體食物,首選質地軟、易消化的食物。鑒于此,嬰幼兒的飲食可包括乳制品、谷類等。烹調時應將食物切碎、煮爛,可用煮、燉、燒、蒸等方法,不宜油炸及使用刺激性調料。
嬰幼兒斷乳后不能全部食用谷類食品,也不可能與成人同飯菜。主食應給予稠粥、爛飯、面條、餛飩、包子等,副食可包括魚、瘦肉、肝類、蛋類、蝦皮、豆制品及各種蔬菜等。主食為大米、面粉,每日約需100克,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豆制品每日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腐干為主;雞蛋每日1個,蒸、燉、煮、炒都可以;肉、魚每日50~75克,逐漸增加到100克;豆漿或牛乳,每日500毫升,1歲以后逐漸減少到250毫升;水果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供應。
斷乳后嬰幼兒進食次數,一般每日4~5餐,分早、中、晚餐及午前點、午后點。早餐要保證質量,午餐宜清淡些。例如,早餐可供應牛乳或豆漿、蛋或肉包等;中餐可為爛飯、魚肉、青菜,再加雞蛋蝦皮湯等;晚餐可進食瘦肉、碎菜面等;午前點可給些水果,如香蕉、蘋果片、鴨梨片等;午后為餅干及糖水等。每日菜譜盡量做到多輪換、多翻新,注意葷素搭配,避免餐餐相同。此外,烹調技術及方法,也能影響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及食欲。若色、香、味俱全,可促進嬰幼兒食欲,增多食物攝入,加強其消化及吸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