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齒俗稱蟲牙,是牙齒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牙釉質、牙本質或牙骨質上發生脫鈣,有機質分解,從而造成牙體組織缺損的一種疾病。
發病早期,牙齒齲壞部位的顏色和透明度發生變化,顏色有點像白色的粉筆;當有色素沉著后,會變成黃褐色或黑褐色。此時人體可以沒有任何的自覺癥狀,很可能發現不了早期齲。
隨著分解破壞的不斷進行,堅硬的牙體組織變得疏松軟化、最終形成不同深度的齲洞。此時進食酸、甜、冷或熱的食物可引起牙齒疼痛。
當病變繼續向深部發展波及牙髓時,可引起牙髓的急性炎癥,出現自發性的、陣發性的疼痛,如遇到冷熱刺激或夜間仰臥時疼痛常可加重。
當炎癥進一步擴散到牙根周圍時,還可引起牙床和面部的腫痛,嚴重的可導致頜骨骨髓炎,甚至還會減弱消化功能,影響全身健康。
【應對措施】
一旦發現寶寶患有齲齒,無論是乳牙還是恒牙,都應盡早就醫。通過補牙等措施終止齲壞的發展,恢復牙齒的功能,保護牙髓組織。
【發生原因】
1、致齲細菌:口腔內細菌種類多,數量大。并且口腔的溫度、濕度、營養物質為各種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食物因素:主要是糖類食物,如蔗糖、葡萄糖和糖制的米面食物,它們供給的細菌營養的同時,自身變為酸性產物,侵蝕牙體
3、牙齒的易感性:是指牙齒本身的質量,或鈣化程度及牙與牙之間排列的關系。鈣化好的牙齒,其硬度越高,質量也就越好。
【預防】
在牙齒萌出之前,注意健康和營養狀況,保證機體正常發育。
從乳牙萌出開始父母就應該耐心地每天幫助孩子清潔口腔。
孩子3歲后家長要教會他們自己刷牙,養成天天認真刷牙的好習慣,對預防齲齒的發生非常重要。
經常為寶寶檢查牙齒表面:在光線好的地方,讓寶寶張口檢查牙齒的咬合面。為了避免遺漏,可用干凈的筷子或小勺暴露寶寶的頰、舌側牙面。
若寶寶自述有食物嵌塞或牙齒對冷、熱、酸食物敏感時,應注意寶寶的牙齒是否齲壞,這時務必及時去醫院檢查。
【易發年齡】
從乳牙萌出開始即可發生,6~8歲達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