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中我們發現,要矯治幼兒的逆返心理,應注意教育藝術。
1、堅持正面教育。可通過講故事、看圖畫、教兒歌等方法,讓孩子懂得做些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逐漸培養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讓孩子愉快的接受要求。孩子發脾氣時,既不要強行制止,也不一定要說教,可根據孩子的不同興趣愛好,采用不同的方法走,從而轉移注意力。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就改掉了壞習慣。但在矯治過程中,家里所有的人對孩子的要求要一致,持之以恒。
2、多給孩子關愛和鼓勵。盡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逆反心理的兒童,成人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們,盡量找出閃光點,鼓勵他們進步。適時地給逆反心理強的幼兒一些鼓勵,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養孩子"自學、自護、自理、自強、自律"能力,讓孩子有權對影響他們的弄好事項自由發表意見,并能對孩子的意見按照年齡和成熟程度給予適當評價。幼兒發表的意見、作出的決策常無多大的實用價值,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增強了主人翁意識和積極的自我價值感,并懂得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這對于控制孩子的逆反心理大有益處。
4、適當限制孩子的物質占有欲。目前,生活條件好了,有的家長一味遷就幼兒的要求:吃好的、用好的、穿好的,孩子的一切由家長代勞,孩子的欲望不費辛苦就可以實現。這樣一來,這些孩子就易形成不合實際的自我評價,認為他的一切都應該是最好的,當他的欲望得不到滿足時,打人、罵人等行為就會出現。
5、掌握一些教育技巧。
①掌握幼兒爭強好勝的心理。利用其逆反心理來激發他們。如有意識的說:"你不會穿衣服,是不是?""你不會說禮貌的話,對不對?"用這類話來刺激他們,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自強、自立的能力。在碰到某一事件時,如能掌握分寸,有時效果比正面說教更好。
②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白臉"。比如,有的孩子在睡覺前非要吃糖不可,其中扮演"黑臉"角色的家長表示堅決不允許,并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嚴加訓斥,當孩子因此而憤憤不平或委屈難忍時,扮演"白臉"角色的家長則采用安撫的態度和要求,用和緩的口氣對孩子好言相勸,并對"黑臉"堅持的原則態度和要求加以解釋,說明厲害關系,引導孩子理解"黑臉"的用意。這樣既可以使孩子理解、服從"黑臉"的要求,實現一致的教育,又不會使孩子產生挫折感,心靈不受傷害。
③"蹲"下來說話。這方法之所以能取得效果,主要是這一"蹲"不僅從空間上拉近了成人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幼兒和成人貼得更近,他們覺得大人是多么的親近可愛,自然大人的話都聽得進去。"蹲"下來說話應該貫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終,但并不是時時、事事都需要蹲下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而是指要形成一種尊重幼兒、民主、寬容的氛圍。成人可以坐下來與孩子說話,抱著孩子說話,與孩子一起躺著說話,孩子在這種情境下會覺得自己發表的意見受了重視,人格受到了尊重,一種積極的自我價值感就會在這一過程中日益增強。
對逆反心理非常強烈的幼兒,我們認為還可以結合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對其行為進行矯治,如:
1、消退法 在一確定情境中,行為者產生了以前被強化的反應,此時通過消退程序即停止強化來使某種反應的頻率降低。
2、自然結果法 當孩子的錯誤行為發生時,我們不必去追究原因,只讓這種錯誤行為獲得其自然的結果。這種方式常常能起到有效地糾正不服從指導、違反規定、不合作行為等錯誤。
3、間歇強化法 偶然地(或間歇地)而不是每一次都對所發生的行為進行強化。
4、負強化法 若有一辨別性刺激或情境下,行為者發生一種行為,結果可引起厭惡刺激的移去或取消,則以后在同樣情境下正確行為的出現率會提高。如一個孩子愛咬指甲,怎么教育都沒用,父母就在其手指上涂上胡椒粉,這時孩子就不在咬手指了。父母看到后很高興,就不在涂胡椒粉,而小孩咬指甲的行為減少。
5、應該指出的是,對一些逆反心理特別強的孩子,可能上述教育對策和操作方法已不能改變其心理扭曲的狀態,父母應該帶其去看心理醫生,通過特殊的心理治療甚至是藥物治療使其心理恢復正常。
總之,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都應尊重幼兒心理發展這一規律,掌握幼兒心理學知識,要認真研究幼兒逆反心理這一現象,并慎重采取教育、誘導,以促進幼兒健康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