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遇到高中時期的一位女同學,她在從事商品推銷,三十來歲的她已成了“推銷高手”,擁有了家庭轎車和高級別墅。可這位女同學的“高中表現”卻不被老師和家長看好:性格非常內向,不善言辭,少與人打交道。是步入社會后的跌打滾爬開發了這位女生的交際智慧。
都知道教育的本質在于激勵、鼓舞和喚醒,可看看眼下的基礎教育,多注重分數、智商發展,對社會情商、交際能力、協調能力的開發教育卻幾乎是空白。老師可以為學生的智能開發精心備課,卻很少為情商開發而精心備課。很多家長、老師的喚醒式開發都沒有得到真正落實。上述這位女生盡管具有很好的情商能力,卻因在學校成績排名中靠后而不受老師關注。
人的潛能是巨大的,需要喚醒教育來開發。從教育學的觀點來衡量,這種注重挖掘、開發的職能才更是教育的本質魅力所在,才更是教育家和教書匠的主要區別。縱觀那些成功的偉人,他們在中學時代就得到了充分挖掘,比如周恩來的德才兼備,與當時南開中學創辦人張伯苓的“人格開發、道德喚醒”不無關系。南開中學建校伊始就開設了修身課。張伯苓親自登臺主講,他采用漫談的方式,給學生講愛國,講求學,講做人和處世之道。張伯苓還請社會上的精英名流、專家學者來校演講。借助于教育挖掘這一把“鐵鍬”,學生潛藏能力和多元智慧得到“海闊憑魚躍”的升騰。如果教育都能達到這種境界,個性人才都能得到揚長避短的開發,社會肯定會更加人才濟濟,人才輩出。而一味強化智能開發,漠視喚醒教育,雖然提升了升學率,可對人力資源而言卻是一種無形損失。
未能喚醒孩子,就意味著孩子的強勢智慧受到了忽略,意味著教育者的眼光仍未超越世俗的評價標準,甚至可以說,這樣的教育是短視和不負責任的。
其實,就是強化升學率,也不耽誤對孩子進行人格喚醒、潛能喚醒和智慧喚醒。只要教育者真正愛戴孩子、欣賞孩子,真正為孩子的未來和遠景考慮,在教育路口架設賞識、喚醒和鼓舞的橋梁,也是不難的。美國羅森塔爾的教育理念是潛能喚醒教育的經典,當他將“這些孩子都是天才”的判斷推介給教育工作者后,那些普通孩子果然凸顯出了“天才表現”。其實,對那些孩子的“天才評價”都是羅森塔爾隨口說出的。但他的“隨口而出”卻是堅定相信孩子們的潛能。懂得了這點,喚醒和鼓舞具有何等重要偉大的教育功能和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