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是指以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膿血便為主癥的腸道傳染性疾病。在小兒中比較常見。多發于夏秋季節,冬春兩季也可見到。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簡稱菌痢。主要通過病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污染水、食物和手傳播,蒼蠅來去干糞便、飲食之間,又散播菌痢也起著重要作用。如有營養不良、患有腸道寄生蟲癥等身體虛弱者,容易得本病。臨床可分急性和慢性菌痢兩類。病程超過2個月者為慢性細菌性痢疾。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由于感受夏秋季節濕熱之邪,濕熱侵入腸胃,或飲食生冷不潔之物,積滯腸中,或脾胃素虛,大腸功能虛弱,使得風寒暑濕之邪乘虛而入,以上因素作用于腸間使大腸功能受損,傳導功能失常,從而出現一系列消化道癥狀。臨床表現主要為大便次數增多量少不爽快,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赤白膿血粘冬,常伴畏寒、發熱、食欲不振,或惡心嘔吐,形體消瘦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 患兒仰臥,家長用掌心對準中脘穴順時針摩動1分鐘。
(2)患兒仰臥,家長雙掌相疊,掌心對準臍部,輕輕按壓并施振顫法1分鐘,然后雙掌突然提起,如此一按一松,反復操作5~10遍。
(3)患兒俯臥位,按揉脾俞、胃俞、大腸俞穴各1分鐘。
(4)按揉天樞、足三里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1)濕熱痢:是痢疾最多見者,癥見腹部疼痛,里急后重,下痢膿血,發熱,口渴不欲飲,小便短赤,納呆,舌質紅,苔黃膩。常用手法加
①清大腸、退六腑各300次,清小腸200次,推下七節骨300次。
?、诎慈嚓柫耆?、三陰交穴各20次。
(2)寒濕?。喊Y見下痢粘滯白凍,畏寒喜暖,四肢欠溫,腹痛腸鳴,肢體酸痛,食少神疲、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
①補脾經300次,補大腸100次。
?、诎慈嗌暇尢摗⑶?、合谷穴各1分鐘。
(3)疫毒?。喊Y見壯熱口渴,頭痛煩躁,腹痛,下痢膿血,里急后重,甚則昏迷,舌質紅絳,苔黃燥。常用手法加
?、偾逦附?、清大腸、退六腑、清天河水各300次。
?、谄酥?、拿合谷、掐十宣穴以清醒為度。
(4)虛寒?。喊Y見久痢不愈,腹部隱痛,口淡不渴,食少神疲,畏寒肢冷,舌質淡,苔薄白。常用手法加①補脾經300次,補腎經200次。
?、谌嗟ぬ?00次,后再掌摩3分鐘。
?、郯慈嗄I俞、命門穴各20次。
(5)休息?。喊Y見下痢時發時止,日久不愈,發作時便下膿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飲食減少,倦怠畏寒,舌質淡,苔膩。常用手法加
?、傺a脾經300次,補大腸100次。
?、谕粕掀吖澒?00次。
?、郯慈嗌暇尢撗?分鐘。
(6)噤口痢:癥見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腹痛隱隱,飲食不進,進食則惡心嘔吐,舌質淡,苔膩。常用手法加
?、偾逍慕洝⑶甯谓浉?00次,運八卦(內八卦 外八卦)300次。
②按揉委中、承山穴各1分鐘。
③掌擦腰骶部以透熱為度。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摩腹:患兒仰臥,家長單掌置其臍下作順、逆時針摩腹2~5分鐘。
(2)推背:患兒俯臥,家長單掌以掌根從患兒腰骶部向上直推至背部,以透熱為度。
(3)點穴:按揉足三里穴3分鐘,按揉脾脾俞、胃俞、大腸俞俞、天樞穴各1分鐘。
2.隨證加減
①高熱者推天河水500次,退六腑300次。
?、诨杳猿轱L者掐人中、掐小天心、掐十王交替操作直至清醒。
③久痢體虛揉止痢穴10次,揉二人上馬30次,補脾經300次。
生活調理
(1)要隔離患兒至大便正常后1周。對于病兒的碗、杯、筷等用具要進行消毒,衣服和被褥要勤洗勤曬。家長也要經常洗手,以防止傳染。
(2)室內要保持安靜、涼爽,以給病兒提供良好的休息條件。
(3)要給病兒多喝水,最好是糖鹽水、果汁等。對嘔吐、腹瀉嚴重的病兒應請醫生輸液。
(4)及時補充營養和維生素,避免給冷食冷飲等,以免加劇胃腸蠕動。
(5)應密切觀察小兒的病情,如突然出現煩躁不安,四肢發涼時,要及時請醫生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