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煩惱
半歲前,姥姥帶悠悠下樓,見到小區里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悠悠一逗就笑,誰都讓抱,有時候聽大人們聊天,她還會湊熱鬧,咿咿呀呀地說兩句??勺罱?,悠悠半歲了,小家伙卻變得越來越“深沉”,一見到陌生人就哭。
更讓媽媽心煩的是,一到晚上,悠悠就變得更加“纏”自己,只讓媽媽一個人抱,連平日里經常照顧她的姥姥都不要。
以前見人就笑的悠悠到底是怎么了?媽媽的心里充滿了擔心和疑惑。
找出原因
對于寶寶的這種變化,鄭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朱曉華主任說:“其實媽媽們不必擔心,這是寶寶開始認生了。而認生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一個必經的階段。”
細心的媽媽們會發現,寶寶在4個月左右時已能對媽媽做出反應,只要媽媽走近寶寶,他就會沖媽媽笑,以此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
6個月的寶寶已開始有了依戀、害怕、認生、厭惡等情緒。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這個階段的寶寶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就會表現出過敏反應,對媽媽則最為依戀。當別人企圖將他抱離媽媽時,他就會因為環境的改變而哭泣。
這就是認生行為。認生的程度與嬰兒的先天素質有關。性格內向、膽子較小的嬰兒,認生較嚴重;而性格外向、樂于交往的嬰兒,認生較輕。
到了18個月以后,由于接觸陌生人的機會增多,“見多不怪”,寶寶會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感,認生現象逐漸消失。
但如果到了幼兒期還認生,那家長就得注意了,是不是孩子與外界接觸的太少。如果是這樣,那就得趕快糾正,否則不利于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應對之道
因為認生是寶寶發育的一個正常階段,朱曉華主任建議媽媽們要采取比較平靜的態度面對這件事。這時候,既不能怕寶寶害怕、哭鬧,就讓他“與世隔絕”,也不能為了“鍛煉”他,就強迫他與生人相處。
1.提前來預防。在寶寶還不懂得認生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帶寶寶多接觸其他人。但當寶寶認生后,客人到家里來時,父母不要急于讓寶寶接近客人,更不要隨便讓客人突然靠近、抱走寶寶,也不要在客人到來時馬上離開寶寶,否則會加重寶寶的恐懼心理。
2. 培養安全感。身為爸爸媽媽,無論多忙,無論多累,都要多抽空陪陪寶寶,對寶寶而言,只有父母帶來的感覺才是最安全的。
嬰幼兒時期的身心需求主要是在肌膚上的接觸,擁抱和親吻孩子,能夠給予他們最強烈的安全感。父母可以習慣性地在睡前摟抱你的孩子,講一些有趣的故事;早晨起床時和孩子在床上玩耍一會兒。
這種親密關系,將在他們的內心建立最深的安全感。來到陌生環境時要緊緊地抱著寶寶,不時地給他一個親吻,讓他有十足的安全感。
3. 戶外多活動。盡量安排外出活動,帶寶寶在小區或公園里散步、游玩,多接觸左鄰右舍,使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地擴大認識及交往范圍,使他在接觸陌生人的交往中,不斷地增強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
寶寶體驗到了與人交往的愉悅,就會逐漸地降低與陌生人交往的不安全感,消除怯生害怕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