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把它定義為四個主要的成分:一是準確和適當地知覺、評價和表達情感的能力;二是運用情感進行思考的能力;三是理解和分析情感并有效地運用情感知識方面的能力;四是調節情緒,以促進情感和智力發展的能力。其實,這個定義強調了情感對智力發展的促進作用,可以使人更加聰明。那么怎么樣來促進孩子情緒智力的發展呢。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在幼兒的教育中,我們經常會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任何時候孩子的哭泣都要想方設法立即進行解決,不能讓孩子過長時間地哭泣,因此最好的狀態是希望小孩子能總是保持微笑。其實,這恰恰不利于孩子的情緒智力的發展,因為這樣一來,孩子就失去了表達除了喜悅這種感情之外的其它類型的感情。
毋容置疑,在孩子不能說話之前,哭泣往往很自然地充當了語言的功能。比如孩子需要某樣東西,但是他不能通過語言表達出來,于是就通過哭泣來引起父母的關注,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比如幼兒餓了,他會哭;感覺很熱,也會哭。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在學會說話之后,哭泣逐漸失去了它原來的功能,變成了另一種表達需要的工具。比如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在街上看到一個十分漂亮的玩具,嚷著要買。但是玩具的價錢貴得離譜,因此男孩的父母都不愿意給孩子買。于是,這個男孩哇哇大哭起來。這個時候,一般的父母會怎么做呢?表現得最多的行為就是安慰孩子,叫孩子別哭,哄孩子或者父母干脆狠下心來,將玩具買了,以此讓孩子破涕為笑。其實,這極其不利于孩子的情感的表達和情緒智力的發展。因為,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形成一個誤解:那就是哭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手段,而不是在表達一種情感。按理說,這個時候這名男孩子應該感到一種挫折,為表達挫折這種感情而進行哭泣。所以,對待剛才男孩的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學會置之不理,態度強硬,讓其盡情地哭,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同時要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監視孩子的行為。直到孩子止住哭聲了,才繼續與孩子進行交流。通過這樣,讓孩子明白哭只是一中表達情感的方式而已,而不是實現自己目標的手段。同時,也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是充滿了喜怒哀樂的,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