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到了五六歲,夜間還頻繁出現尿床的現象,父母一定覺得有些擔憂了——是哪里不正常嗎?是不是生了什么???怎樣能幫助孩子的身心正常發展?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一些科學的解答。
“小楓,你怎么了?”一早,準備好了早餐的媽媽看見剛起床的小楓一臉難堪走出臥室。“媽媽,我……我,我又尿床了……”小楓的臉已經羞得恨不得鉆進自己的睡衣領口了??粗蛱觳艅倓倳襁^的被褥和新換的床單,媽媽心里一陣起急,到了嗓子眼兒的話,還是硬給咽回去了——因為今天是小楓入學第一天?!昂昧?,快點兒洗臉吧,今天要上學,不要晚了!”媽媽的無奈和擔心還是大于她的怒氣,怒氣只在于那點兒辛苦,可辛苦算什么?“這孩子是怎么了?已經連續很久這樣了。是不是發育不正常?還是得了?。俊?/p>
小寶寶需要戴紙尿褲,兩歲以后的寶寶也就需要用相當一段時間來訓練上廁所和夜晚脫掉紙尿褲,他們睡覺時不自覺地尿尿是太可理解的一件事了。可一個學齡前或者上了小學的孩子還經常尿床,就必定是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了。讓我們來看看,都有些什么樣的內因外因會導致這個年齡的孩子夜晚頻繁尿床,我們應該如何幫助他。
排尿反射是如何建立的
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從胎兒到出生之后是一個連貫的過程。有些神經反射是先天已經發育完成的,比如餓了要吃、不舒服了要哭。但有些反射是需要后天建立的,比如排尿反射——膀胱積存的尿液滿了,就會發出需要排尿的信號,這個信號通過神經系統傳遞到大腦,大腦負責這個部分的中樞確認并下達打開尿道括約肌的信號,信號到達,括約肌放松,完成一次排尿。這種反射的建立,實際上需要成千上萬次的訓練才可以達到完善。
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的時候可以基本完成排尿反射的建立,但是這種反射仍然需要鞏固。比如小孩子很容易短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就會出現暫時忽視這種排尿信號的刺激;再比如,小孩子在哭得厲害的時候,也容易出現尿褲子的現象。
到了5歲以后,排尿反射就應該已經相當健全了。要是5歲以上的小孩還頻繁出現夜晚尿床、白天尿褲的現象就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了。
五六歲尿床可能存在的一些原因
大致包括非器質性因素、心理因素和器質性疾病因素幾類。
1. 遺傳因素
有國外資料和數據顯示,74%的男孩和58%的女孩,他們的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有遺尿的歷史。所以,父母可以回想一下是否自己也有過遺尿的經歷。
2. 排尿反射沒有建立好
穿紙尿褲、開襠褲時間過長,或者家長的疏忽、不重視孩子兩三歲時排尿反射的訓練。孩子的神經系統沒有建立起自覺的排尿反射,不能把排尿和尿盆或廁所聯系在一起,還是像小孩子一樣,不能自己有意識地控制,想尿就尿。
3. 發生在深睡眠期
這個年齡的孩子大腦結構繼續發育著,大腦皮質的興奮相和抑制相也逐漸向平衡的方向發展。但是在深睡眠期,眼球轉動慢、呼吸均勻、體溫和血壓也相對下降,抑制相占優勢,于是,當膀胱充盈發出信號的時候,孩子也不能覺醒。而白天太興奮、玩兒得過于疲勞,也會導致夜晚睡眠過深,不易被尿意覺醒。
4. 睡前喝水過多或白天喝水太少
晚飯喝了很多粥,或者是吃咸了,喝很多水,就特別容易造成尿多、尿床。
白天喝水太少,尤其是女孩,尿液中的代謝物就會比較濃,表現出來就是尿黃的現象。但其中濃縮的代謝物稽留在尿道,對尿道口就是一個刺激。夜間這種刺激就會使得孩子不自覺地尿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