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剛滿10歲,是一個活潑好動、聰明美麗的小女孩。一年前她感覺右膝部隱隱作痛,由于輕微疼痛并不影響運動,所以也沒在意。一個月前,甜甜已明顯感到疼痛加重,有時半夜疼得睡不著。在當地縣醫院治療時,醫生讓她敷了中藥,并作了按摩,沒想到三天后腿部竟然痛得不能走路了。焦急萬分的家人把她送到大醫院檢查,做完MRI才發現是得了骨肉瘤。
在醫院腫瘤內科,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某病房住院患者中有4個孩子,年齡分別為8歲、11歲、15歲、22歲,而且這些孩子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活潑好動。那么孩子患上骨肉瘤是否與運動有關呢?這種病有哪些特點?目前有哪些治療手段?能治好嗎?
骨肉瘤患者年齡多為10-25歲的青少年,可發生于骨的任何部位,但常見部位為膝關節周圍,早期癥狀是一種不典型的疼痛并伴有紅腫。由于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因此常被誤認為生長性骨痛,未能引起家長的重視,一旦疼痛加重,前往醫院檢查,常常已到晚期。
有資料顯示,骨腫瘤的得病原因與遺傳、生活環境、飲食習慣有關;部分骨肉瘤是由良性骨腫瘤、慢性骨髓炎惡變而成,還有的是由放射線引起。但具體發病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研究表明,運動雖然不是患上骨腫瘤的直接原因,但因運動引起的碰撞、拉傷等卻可能促使腫瘤進展。
相對于其他腫瘤來說,骨肉瘤的危害性特別大,因為它發病年齡輕,并且是通過血液轉移的,如果治療不得當、不及時,很快會危及生命。以前的治療方法多為截肢,由于患者年齡不大,截肢對于他們未免太殘酷了。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保肢治療已經成為主流趨勢。這種治療方式須配合術前及術后化療。該治療方案可使病人五年存活率由不足20%增加到50%以上。術前化療可縮小瘤體,并形成假包膜,為保肢創造條件。對于靜脈化療療效不佳的患者還可考慮使用動脈灌注化療,以提高腫瘤的壞死率,減少復發,最大限度地保住患者的肢體和生命。對于每個患者而言,治療的關鍵是看他手術前化療時對藥物的敏感程度,術前化療時間一般為二三個月。如果術前化療效果好,就為手術成功創造了條件,整個治療效果也會更好。
一般來說,小孩患上骨肉瘤的概率是比較小的。有資料顯示,每10萬人口中只有二三個人患上此病。盡管如此,如果孩子膝關節周圍疼痛,家長仍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