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孩子嫉妒情緒的4個方法
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育學碩士,富于幼教經驗的安德魯-格瑞先生對家長和老師如何把握和引導孩子的嫉妒情緒,提出了4條建議:
No.1 應該避免在孩子之間進行比較
毛毛為什么會心生妒忌?因為東東被認為是最快最好的,別人都比不上他。好勝的毛毛當然就受不了了,采取了告狀的方式來扭轉局面。對此,老師不妨先口頭表揚東東,然后給每個孩子都發一個小星星,告訴他們,大家都很棒。
No.2 應該承認孩子的感受
嫉妒是人之常情,只是孩子不懂得掩飾而已。孩子表現出嫉妒的感受時,大人不應該立刻站出來否定,而是應該給予承認和接受。比如,當牛牛試圖推開金金的時候,家長不妨跟他說:“你不喜歡媽媽抱別的孩子,是吧?你覺得媽媽應該抱你,對吧?”當孩子的情緒得到承認的時候,他的憤怒往往會減弱甚至消失,然后,再進行引導,更容易得到孩子的接受。
No.3應該讓孩子自主解決糾紛
預先給孩子設立底線,比如不能打架等,然后,當兩個年齡和能力都懸殊不大的孩子發生爭執時,如果沒有發展到武斗的程度,大人最好在一旁觀察,而讓孩子自己解決糾紛。璧璧和玉玉的母親不妨給孩子買來類似但稍有區別的東西,讓兩姐妹自己分配,但同時告訴她們,如果有人哭了的話,就會把東西收回去。這樣也許還是會有爭吵,但是,為了顧全大局——避免東西被收回,往往總有一方會作出讓步。
No.4 應該保持冷靜和清醒
童言無忌,孩子說什么做什么確實是直截了當的,但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行為后面就沒有深層次的動機。貝貝一再破壞青青的畫,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每次搞了“破壞”,他都會受到獎賞——對他來說,老師的批評就等于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也許應該嘗試給予“受害者”青青更多的撫慰和鼓勵,而“忽略”貝貝——只給予他平靜簡約的批評。這樣幾次下來,貝貝得不到預期的“觀眾”的關注,自然就覺得沒意思而可能放棄搞“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