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寶寶最常見的5個錯誤走路姿勢
1、跌跌撞撞走不穩
寶寶會走已經有段時間了,但是怎么總是跌跌撞撞走不穩呢?很多菜鳥媽媽都有這個疑慮。
其實,從寶寶9~10個月學走路開始,需要大約3~6個月的時間,他才能很好地控制腳步。這幾個月時間是學習過程,如果不跌撞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走路技巧。這個時期的寶寶很容易摔跤,他會下意識地保持自身的平衡,所以表現出跌跌撞撞。
如果寶寶在15個月以后,走路還是跌跌撞撞,那就該及時求醫了,以排除佝僂病、骨關節或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
2、走路像西部牛仔
兩腿叉開,酷似一對括號,這就是通常說的O型腿。如果在學習走路之前出現這種情況,你不必擔憂。因為寶寶在學走路之前,屈肌張力較高,直到8~9個月后他開始學走路,肌肉才會放松,所以在學走路之前出現“O型腿”屬于生理性彎曲,是正常反應。
如果寶寶已經能走穩后仍兩腿叉開,大都由佝僂病造成,則需要到醫院診斷,醫生會指導你運用一些按摩、上夾板等治療方法來矯正寶寶的走路姿勢。
3、走路夾著腿
寶寶走路時雙腿呈現X型。通常,這種姿勢是缺少肌肉負重鍛煉造成的,一般只要進行一點鍛煉,就能把這種不雅的走路姿勢糾正過來。如果這種姿勢很明顯,甚至寶寶走路出現“內八字”,還經常摔跤,就需要帶他到醫院檢查,通過接受兒童保健科或者矯形外科醫生的治療,來糾正走路姿勢了。
4、走路像螃蟹
走路的時候寶寶兩腳朝內,走起路來像螃蟹的兩個夾子。剛開始走路的寶寶為了維持身體平衡,出現內八字現象是很正常的,也比較普遍。當寶寶走路比較穩當和熟練以后,他的大腿和小腿肌肉更結實了,這種走路姿勢就會改變。有時候內八字也可能是由于鞋子不合腳引起,那么給寶寶選一雙合適的鞋子就是媽媽的工作咯!
5、踮著腳尖走
如果發現寶寶用腳尖走路的話,那可要提高警惕,很可能意味著寶寶的神經系統出了問題。年齡越小的寶寶表現出來越要重視,這有可能與腦癱有關。
另外,還有一種剪刀步,即雙腳著地呈交叉狀,這可能是神經系統受到損傷造成的下肢肌張力高引起的。當發現寶寶有這些癥狀的時候,應該及時就醫。
4個原因造成寶寶走路姿勢異常
1、過早讓寶寶學走路
寶寶一般在9~10個月開始學走路,這是生長發育最適合開始走路的時段。但有些爸爸媽媽急于求成,在寶寶6~7個月時就讓他坐學步車,而這個時期的寶寶骨骼沒有完全發育好,還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很容易導致下肢骨骼發育不良,形成O型腿、X型腿等現象。
2、佝僂病
佝僂病俗稱軟骨病,是嬰幼兒常見的營養缺乏病,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更為多見。佝僂病主要由于缺乏維生素D,引起全身鈣、磷代謝失常和以骨骼改變為主的 系列變化。嚴重者致骨骼畸形,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很多寶寶不會用正確的姿勢走路都是受佝僂病的影響。
在嬰幼兒時期注意給寶寶補充魚肝油,可以有效預防佝僂病。
3、先天性疾病
很多先天性疾病都會影響寶寶走路姿勢,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和先天性馬蹄內翻足是比較常見的兩種先天性畸形。
神經肌肉疾病:如肌營養不良,腦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