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狂犬形象為“伸舌紅眼夾尾走,聳毛流涎不認人”。狂犬發病的病程一般可分三期:前驅期的行為改變,通常只有與狗接觸較多的人才易發覺。如平時與你很親近的狗變得退縮,或找地方躲藏,有時甚至會跑到很遠的地方去。而平時不愿靠攏人的狗卻變得與人十分親熱,舔主人的手和身體。這時狗的唾液(口水)中已含有病毒,因此有接觸傳染的危險。病狗此時中度發熱,少食或不食,還可能會亂咬泥土、石塊、破布等雜物,有時還會呆立凝視,或望空撲咬,遇到刺激則驚恐萬狀。前驅期持續2天左右就進入興奮期,此時病狗表現極不安靜,并常攻擊人或其他動物,流涎,尾巴緊緊夾在兩后腿間,低頭狂奔,兩眼發紅,甚至狂咬亂叫,頸項發硬或轉動不靈等。此期持續2~3天,對人的危害最大。最后是麻痹期,表現為行動搖擺,被毛散亂,下頜下垂,張口伸舌,最終可因呼吸中樞麻痹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對付狂犬病,預防是關鍵
由于目前還沒有治療狂犬病的有效方法(確診的狂犬病死亡率幾乎是100%),所以預防是減少和消滅狂犬病的關鍵。
(1)加強宣傳教育,規范寵物管理,對養狗家庭加強登記和檢查,限制養狗數量,對養狗的主人進行培訓,主人要主動為家養的狗(貓)接種狂犬疫苗,這是控制狂犬病的主要措施。
(2)最好劃定遛狗區域,給外出的狗戴口罩或籠頭。
(3)防疫部門和社區要加強對野狗的管理,發現患有狂犬病的狗要立即打死,并焚燒深埋,不可剝皮,更不能吃因患狂犬病而死亡的動物的肉。
(4)平時不要與未免疫的動物過分親密,不要接觸這些動物的血液和分泌物。
(5)春季外出或踏青,一定要注意安全,看管好自己的孩子,要遠離狗和貓,更不要逗它們玩耍,避免狂犬襲擊。
(6)護理狂犬病人時要注意與病人隔離,自己的皮膚、粘膜和傷口,切不可與患者唾液接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