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2
有一個男孩脾氣壞得出奇。有一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后院的圍欄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于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從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釘子給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后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回復到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生活中我們不時遇到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有時候還會無來由地不高興。但是,憤怒越是不愿意忍受,就越難以忍受。忍耐是人生發展和幸福的必修課程。每個人都會面臨情緒難以自制的矛盾,誠然控制情緒并非易事,然而對情緒聽之任之就會傷人害己。許多關鍵時刻,一旦意氣用事、率性而為,牽一發而動全身,后果不堪設想。所以,那些杰出的人們總會想出一種最適合調整自己情緒的辦法,并形成習慣。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探索控制情緒的方法,并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他。在此,我為大家提供一些緩解情緒的方法,謹供參考。
1。把事情暫時擱置,出外散步,路上的人、事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2。把煩惱寫到紙上,承認自己的委屈,列出自己的幾種選擇,稱贊自己能夠超越自己的情緒;
3。想像遼闊的宇宙,然后告誡自己,人類如此渺小,何必斤斤計較呢?
4。給自己的朋友打電話,當電話接通后,你的煩惱就會減半,更重要的是你必須關注電話的另一端,可以輕松地跳出現在的環境,用新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
5。深呼吸或者喝水;
6。為自己樹立榜樣,當自己“到底意難平”的時候,想想那些優秀的人物會怎么做。
B。永遠不要抱怨
綿羊每咩咩地叫一次,它就會失掉一口干草。你抱怨越多,消極的思想出現的次數越多,你就越難擺脫破壞你健康心態的敵人;你就越難擺脫破壞你幸福的敵人。因為,你每想象它們一次,它們就更深地潛進你的意識之中。思想宛如一塊磁鐵,它只吸引與它類似的東西,與你思想相左的東西是不大可能產生的,你的成就首先是在你的思想上取得的。
———格雷厄姆·沃拉斯
喜歡抱怨的人很多,人們因為抱怨而徒增的煩惱、造成的不利則更多。永遠不要抱怨,如果能夠改變就努力地改變,如果不能改變就欣然地接受;我們越是不愿忍受,就往往越難以忍受,越難以忍受也就越不愿忍受,如此惡性循環,極易導致心理或者行為的出軌。抱怨可以讓我們因為一個士兵而失掉一座城池。
積極地改變現實、完善自己是必要的,但是,改變現實和自我完善是有條件的、有限度的??傆形覀兞Σ荒芗暗牡胤?,總有我們不如意的地方。人類的歷史,既是改變自然的歷史,也是適應自然的歷史。不能改變客觀的現實,就要改變自己對現實的態度。
不怨天尤人,也不怨天尤己,如果不能改變現實,我們就必須適應現實,如果不能改變自己,我們就必須適應自己。
我是一個愛抱怨的人,但是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變了,這是因為我的一位道家朋友。
一個晚上,我們在一起吃飯,不知怎么他突然說到很久之前的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說,有一次他在山里趕路,天氣特別不好,陰雨連連。他在路上碰到一位老婦人,這位老婦人看起來是一個很虔誠的人,好像是在求愿。她每上一級臺階,都要叩一個頭,從來不間斷。這個期間,由于路滑,老婦人的鞋子掉了,她竟然渾然不覺。我的這位朋友就把它撿了起來,可是,看到老婦人那么虔誠、忘我,又不忍心打斷她,于是就提著人家的鞋一步一步跟在后面,這一跟就到了山頂。我的朋友就把這鞋交給老婦人,老婦人居然連句謝謝都沒說。我的朋友雖然沒有發作,但是很委屈,他問自己這是干什么呢? 居然提著一只鞋走了這么長的路,而人家連句謝謝都不說。但是,我的這位朋友是很有慧根的,他轉念又想,幫助人家干嗎非要期待人家謝謝呢?給人家提了一路的鞋,就提吧,誰知道里面有什么因緣,沒準這位老婦人就是我前生的母親呢。我聽到這里,突然有一種想哭的感覺。我曾經是那么使勁為自己不平,抱怨過自己的妻子、自己的父母,甚至自己,感覺上天對自己怎么這么不公平。這種抱怨讓我很少快樂,每天都感覺特別委屈、不公,聽完這位道家朋友的故事,自己突然豁然開朗,誰知道我們前生是什么因緣呢?這就是命運。當我不再抱怨的時候,現實還是那些現實,可是我的生活卻進入了一個新的狀態。
克服抱怨有時候更需要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境由心造,如果我們改變了我們看待事情的態度,我們也就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人生雖不能說不如意是十有八九,但也是廣泛存在的,無論是環境、他人還是自己。其中,來自于對自己的不滿是人們重要的煩惱來源??赡茏约翰粔蚱痢⒉粔蚵斆?;可能自己有點刻板、有點迂腐,不太幽默或者不能多才多藝;可能自己生來就不適應成為舞臺的中心,可能自己永遠不能像某些人一樣左右逢源;可能自己做過很多蠢事甚至過去不堪回首。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到這些,也不能只注意這些。無論是誰,總會有感覺自己特別糟糕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人會讓這種灰色的感覺轉瞬即逝,而也有些人卻倒霉的讓這種感覺伴隨終生。其實我們應該明白,在我們的人生中,重要的不是我們沒有什么、不能什么,而是我們還有什么、能夠什么。自己就是自己,必須依靠自己。過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現在重打鑼另開張,好好開始。
抱怨環境和別人,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責任和作用。正如美國的那句名言所說:“不要問國家給了你們什么,應該問問你為國家貢獻了什么”,與其抱怨環境,不如改變環境。而抱怨別人,就更沒有道理,因為別人如何對待你,取決于你如何對待別人。
抱怨不僅僅于事無補,還有很大的破壞作用。抱怨是一個方向的問題,積極的應對還是徒勞的抱怨,這是兩個相反的方向,兩者必居其一。抱怨不能停止,積極的行動就不會真正地開始;抱怨越久,不僅浪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也意味著離積極的行動越遠。
步驟四 教孩子溝通與適應
諺語說:知道了一切,也就原諒了一切。的確如此,絕大部分的誤會不是來自利益的紛爭,不是來自性格的不和,而是來自于溝通不足。而溝通不良更是家庭教育問題的主要癥結之一。其實,當我們抱怨與別人溝通太困難的時候,并不是因為實際的困難,而是由于我們溝通能力的欠缺。這是我們中國人普遍的不足,但是,我們不應該只是抱怨,沒有什么是學不會的,必須從不會溝通中學會溝通。
溝通能力不僅與表達能力有關,更主要的取決于共情能力的強弱、思維的開放程度以及心胸是否開闊。承認差異的廣泛存在、更多地傾聽、更大程度上的平等和尊重,會有效地改善人們之間的溝通狀況。
克服個人激烈的好惡,對于一個集體中的人際關系是十分重要的??朔ち业暮脨海⒎且馕吨鴨适ё约旱氖欠怯^和正義感,只是應該更寬容。自私之心、貪圖利益、虛榮、炫耀、吹噓、妒嫉、吝嗇、小家子氣等都是人之常情,是最應該理解的。不要因為一點不好就否定整個人,也不要因為一點好就肯定整個人,要綜合地、發展地看待別人。不要期望存在沒有瑕疵的好人,也不存在沒有可取之處的壞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對于那些讓人實在看不過去的人,我們或許應該提醒自己,不用太在意對方多好多壞,不用太在意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只需牢記我們需要和他來處理一件什么樣的事。我們堅持自己的原則和道德,潔身自好,這體現我們的修養和價值觀,但是,不要做上帝,不要企圖改變所有的人,也不要做法官,對人家的陰暗和過錯追根究底。
對環境的適應同樣是人生的必修之課。迅速認清現實,接受既定的現實,為了現實的需要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改變自我,并忽略自己微不足道的委屈,是一個人高素質的體現。需要說明的是,適應環境并非是一味地逆來順受,改造環境往往是一種更為有效的適應方式。而且,人還可以超越環境,選擇環境。如果一個環境對自己的發展和幸福不利,適應反而是對自己的異化。當然,離開這個環境進入另一個環境,也同樣需要適應。
那種不能忍受微小的不滿,過于理想化、過于苛刻的追求,往往要被迫接受各種現實的教訓。而那些不辨是非、率性而為、極為任性的性格其實是脆弱而危險的,因為個人同環境相比,往往是脆弱而渺小的,只有人來適應環境,沒有環境去適應人。不食人間煙火的人只能郁郁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