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用最簡潔的筆墨畫出最傳神的圖畫。這不僅是給孩子看的,也是給每一個心中有愛的人的禮物。”
大師之路
憑借《愛心樹》一舉成名的謝爾·希爾弗斯坦1930年出生于美國芝加哥。這個光頭、長了臉絡腮胡子、樣子看上去放蕩不羈的大個子,是一位舉世罕見的藝術天才,他不僅是知名的兒童詩人及圖畫書作家,更是偉大的漫畫家、作詞家、作曲家甚至是鄉村歌手。然而,真正讓他蜚聲世界的,還是他那四百多首兒童詩與不朽的圖畫書。除了家喻戶曉的《愛心樹》,他的主要作品還有《拉夫卡迪歐:一只朝后開槍的獅子》(Lafcadin The Lion Who ShofBack,1963)、《誰要一頭便宜的犀牛》(Who Wants a CheapRhinoceros?,1964)、《人行道的盡頭》(Where the sidewalkEnds,1974)、《失落的一角》(The Missinq Piece,1976)、《閣樓上的光》(A Lighf in fheAffic,1981)、《往上跌了一跤》(Falling Up,1996)等,其中《閣樓上的光》更是創記錄地連續182周位居《紐約時報》排行榜之上。迄今為止,他的圖畫書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1.8億冊。
閱讀經典《愛心樹》
這是一個溫馨的故事,略帶哀傷的感動,慰藉人們的心靈。謝爾·希爾弗斯坦為各個年齡的讀者創造了一個令人動容的寓言;在施與受之間,也在愛人與被愛之間。
“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
男孩兒每天會跑到樹下,采集樹葉,給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他常常爬上樹干,在樹枝上蕩秋千,吃樹上結的蘋果,同大樹捉迷藏。累了的時候,就在樹蔭里睡覺。
小男孩愛這棵樹,非常非常愛’它。大樹很快樂。
可是隨著時光流逝,男孩兒長大了。大樹感到了孤寂。
一天,孩子來看大樹,“我需要一些錢。”于是大樹把自己的蘋果給了孩子。
后來又一天,長大了的孩子來了,“我需要一幢房子。”于是大樹把所有的樹枝都給了孩子。
又過了很長時間,孩子又回來了,“我需要一條船,駕著它到遠方去。”于是大樹又把自己的樹干給了孩子。
又過了很久,已經變老了的孩子回來了。“非常抱歉,孩子,”大樹說,“我現在只是個老樹墩,沒有什么可以給你的了。”“我現在需要的實在不多,”孩子說,“我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坐,我太累了”。于是孩子坐下70大樹很快樂……”
推薦理由
2001年被美國《出版者周刊》評為“所有時代最暢銷童書”(精裝本)第14名
人選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推薦100本最佳童書
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教師們推薦的100本書”
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會“孩子們推薦的100本書”
人選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編《世界圖畫書100選》
入選日本兒童書研究會繪本研究部編《圖畫書·為了孩子的500冊》
媽媽讀吧
航媽媽說《愛心樹》
這是一本內容看似簡單,人物看似簡單的書。相信看過的人一定都有說不上的心情。書中的大樹可以是爸爸媽媽,可以是身邊至親的,對你只有付出不要回報的任何人;書中的孩子可能是自己,也可能就是我的孩子。看著書上那個和大樹玩耍的孩子離開大樹,在大樹久久盼望中,不斷的前來拿走了大樹的果子、樹枝、樹干,看著大樹一次次的把自己的全部都給了小男孩,心里就會升起一種情感。對于現在生活在我們身邊的獨生子女,應該是建立情商的一種非常好的感化。我家孩子聽了看了,就有點想掉淚,我想這棵愛心樹也給她種下了一顆愛的種子吧。同樣也給我反思的空間。
Jokey媽說《愛心樹》
一天下午接孩子放學,寒風的凜冽讓人邁不開步,于是我走到了兒子前面,讓他抓著我的衣服。終于上了車,忽然他轉過頭對我說:“媽媽,你就象一棵愛心樹!”我坐在那里愣了好一會兒,心里有說不出的甜蜜!
云兒媽媽說《失落的一角》
三歲的兒子非常喜歡,知道了如何去找要得到的東西,不急躁,不怕失敗,勇于實踐。如果家長自己能根據書中的“圓圈”再演變成其他圖案畫給孩子看并講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