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過收集全國較大范圍內母乳喂養正常新生兒生理性黃疸的調查資料,得出我國正常新生兒黃疸的峰值和平均值,為臨床診斷奠定基礎。
正常新生兒黃疸的流行病學調查
采取統一課題設計、多中心協作的方法,對875例正常足月新生兒生后第1天(24h內)開始每天測量微量血和經皮測膽紅素,監測至膽紅素水平相當于68.4μmol/L以下。對其中56例 血清膽紅素峰值大于220.5μmol/L,做腦干聽力誘發電位的測定。
結果表明:(1)正常足月新生兒生后第2~ 3天開始出現黃疸,第5天達高峰,平均峰值為(204±54.69)μmol/L 。血清膽紅素峰值超過220.5μmol/L者占34.4%。(2)不同地區(P<0.01)及不同季節(P<0.05)出生的新生兒血清膽紅素值差異有顯著性。(3)在圍產因素中,新生兒早期的膽紅素水平與胎齡(P<0.01)、分娩方式(P<0.01)、出生1~ 3d的生理性體重下降(P<0.001)及紅細胞壓積水平(P<0.001)相關差異有顯著性。
結論:正常足月新生兒黃疸出現的時間與國內外其它報道相似,但平均峰值高于既往報道的局部人群的峰值,更明顯高于西方國家的新生兒。血清膽紅素峰值超過220.5μmol/L者占34.4%。56例血清膽紅素超過220.5μmol/L的正常足月新生兒的腦干聽力誘發電位無異常發現。提示正常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診斷標準應高于現行標準。從而高膽紅素血癥的干預標準也應相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