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詞的使用
根據研究表明,2歲兒童已能使用少量形容詞,4。5歲以后使用量增長較快,6。5歲使用的形容詞可達206個。
幼兒使用形容詞的發展過程表現如下:
1、從物體特征的描述到時間情景的描述:
從年齡看:
2歲出現物體特征的描述;2。5歲出現餓、飽、痛等關于機體感知的詞;3歲出現形容動作的詞;3。5歲出現對個體外形的描述;4。5歲出現個性品質、表情、情感及其時間情景的描述。
從各類形容詞使用的百分率(人詞數)看:對物體的描述的使用率最高占32。8%;對動作的描述占28。5%;對人體外形的描述占25。7%;其他(主要是機體覺)占29。7%;個性品質的占13。2%;使用率最低的為事件情境的描述占5。98%。
2、從單一特征到復雜特征
如胖、瘦3。5歲就能使用,老、年青要到4。5歲至5。5歲才先后使用。
3、從方言到普通話口語到書面語言詞匯
以上海地區調查的幾組同義詞為例,按各詞最早使用的年齡排列,表現如下順序:
好看(2歲)、漂亮(3歲)、美麗(3。5)、清爽(3歲)、干凈(4。5)、清潔(5。5)、開心(3歲)、高興(4。5)、快樂(5。5)、愉快(6。5歲使用人數只達44%)。
上述好看、清爽、開心等都是上海地區的方言;漂亮、干凈、高興等詞在普通話口語中常使用;美麗、清潔、快樂、愉快等詞接近書面語言詞匯。
4、從形容詞的簡單形勢到復雜形式
如兒童先會講紅(2歲)到會講紅紅的(4。5歲)再到講紅彤彤(6。5歲)。又如2。5歲會說干凈、4。5歲時能說干干凈凈。
該調查還發現,使用形容詞有較大的個別差異。兒童使用的形容詞不一定掌握其完整的詞義,在使用中往往出現擴大或縮小現象。
(二)對時間詞的理解
對時間詞語的研究中發現了一下特點:
1、對事件發生次序的理解順序為:3歲能理解先、后、同時的順向句(如轎車先開,卡車后開)。3~4歲能理解先、后、同時的逆向句(如卡車后開,轎車先開),以前、以后的順向句。4~6歲能主部理解以前、以后、同時的順向、逆向的一般形式和飽含形式(如大娃娃上車以前,小娃娃上車)。
2、時間詞的理解順序為:3~5歲掌握:今天、昨天、明天。4~6歲掌握:上午、下午、晚上。5~6歲掌握:上午x時、晚上x時、今年、明年。
3、動作時態詞的掌握順序3~4歲理解:"正在";3~5歲理解:"已經";4~6歲理解:"就要"。
4、持續時間長短的判斷:這類調查要求被試對特定情況下兩個對象動作的持續時間長短作出判斷。研究表明,5歲兒童開始能完成如"A、B兩車以相同速度同時從同地開出,A車先停,B車后停"這樣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