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心臟瓣膜(包括瓣葉、腱索及乳頭肌)的炎癥引起的結構毀損、纖維化、粘連、縮短,粘液瘤樣變性,缺血性壞死,鈣質沉著或者先天發育畸形,為心臟瓣膜病。
首先,小兒患瓣膜疾病是可能置換心臟瓣膜的。但是應全面分析疾病的情況,權衡利弊,選擇對患兒最有利的方案去實施為宜。
小兒患瓣膜疾病,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獲得性的。如果是風濕性心臟病所致,使得心臟瓣膜發生粘連、狹窄、增厚、卷縮等,便可造成心臟內的“閥門”開不大或關不緊,以致影響心臟功能和全身血液循環。
對小兒瓣膜性疾病的治療原則是盡可能整形修復,只有當瓣膜損壞已無法修復時才考慮作瓣膜置換手術。
小兒若需置換瓣膜,大多選用機械瓣膜,一般小兒在7-8歲以后才能安裝人工心臟瓣膜。
小兒裝上心臟瓣膜后隨之產生的最大問題是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人工瓣膜的有效口徑不夠大,到時候還需重新置換。同時,終身抗凝也將帶來許多不便,如易遺漏服用抗凝藥。
現在國內外都在研究選用同種生物瓣膜。這種瓣膜壽命長,使用方便,且不用終身服用抗凝藥物,對小兒尤為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