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福利视频/中文天堂最新版在线精品/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www.俺去

國內知名母嬰門戶網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網站地圖

您現在的位置:育嬰中國 > 兒科>> 小兒心血管科 > 正文內容

兒童心肺復蘇標準路線
點擊數: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評論

  心肺復蘇(CPR)---基本的和進一步的生命支持方法,在兒童中面臨著重重困難。雖然使用心肺復蘇,因心臟驟停的死亡率在早產兒和足月產新生兒中為70%~90%,在嬰兒和兒童中為90%~97%。單純因呼吸驟停的死亡率為50%。即使存活,也經常遺留嚴重的神經系統的后遺癥。

  在1歲以下的嬰兒中,約50%~65%需要CPR,而多數則不滿6個月。大約6%的新生兒在剛分娩時就需要復蘇;若體重低于1500g,則發生率明顯增加。

  成人和兒童CPR的主要差別在新生兒和兒童中,心臟驟停的原因是多樣化的;最常見的是交通事故,溺水,燒傷,槍擊,中毒,吸入煙,SIDS,異物造成的氣道阻塞和窒息,呼吸道或呼吸系統的感染以及先天性心臟病。在成人中,則主要是繼發于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絕大部分合并惡性的室性心動過速性心律不齊。在兒童中,常見的是低氧血癥和氣道阻塞,造成慢性心律不齊和心臟停搏,而其中僅有10%的心律不齊是室性心動過速性心律不齊。由于與成人不同,對于兒童,惡性的室性心動過速性心律不齊不是常見的原因,因此,常規的,快速的去纖顫不是通常所需要的。

  體重必須得到準確的測量,評估,以便計算用藥的劑量。藥物劑量以毫克計,并根據藥物濃度換算為毫升,這個過程經常延誤時間,以至可能造成嚴重的錯誤。

  上呼吸道解剖與成人不同的是:頭大,臉小,下頜骨,鼻和頸相對短小;舌頭相對于口腔是大的;喉的位置較高,角度更前傾;會厭長,最狹窄的部分在環狀軟骨下聲帶處,因而可在兒童應用無套管的氣管內插管(與成人不同),使氣道內敏感的粘膜的損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容易喪失熱量相對于體積而言,兒童的體表面積較成人大,皮下組織少,因而較成人容易喪失熱量。在CPR中,"中性溫度"是十分關鍵的,新生兒是36。5℃,兒童是35℃。核心溫度低于35℃,會增加耗氧量和心臟搏出,使發病率增加。隨著溫度繼續降低,作為保護性機制,通過寒戰提高產熱,直至停止寒戰。若體溫過低(<28℃),在10~15分鐘之內,氧耗降低和嚴重的慢性心律不齊將會導致心搏停止。

  心臟按壓速率為80~100次/分,根據兒童的大小,用雙手,單手或兩個手指按壓于胸骨。

  通氣率雖然由兩人進行的成人CPR中,通氣率與按壓速率之比為1:5,但對于兒童心臟的按壓速率要因年齡而異。

  氣道的選擇雖然困難但卻是重要的。可供兒童用的選擇有:5種規格的氣道,6種規格的面罩(袖口式和非袖口式),3種規格的氣囊,4種規格的喉鏡,9種規格的氣管內插管,6種規格的吸引管。

  發病因素應得到及時的處理,若有可能,初步診斷后即迅速采取措施。例如:對母親在產時使用鎮靜劑的,應給予新生兒納洛酮治療;對膿毒性休克應加強對腦膜炎球菌性敗血癥的控制;對失血性休克應迅速處理多發性的創傷;對哽咽的病人必須想到去除異物。應建立經過特殊培訓的CPR反應小組,不論在醫院內還是在醫院外,隨時準備為正在分娩的新生兒以及其他發生心肺驟停的兒童提供服務,并能夠判斷出是否需要其他專業人員的幫助或轉送三級醫療單位。

  基礎生命支持新生兒的評價和生命維護Apgar評分用于嬰兒一出生的第1分鐘和第5分鐘立即對其狀態和進展進行評分。評分的項目部分是依據生理的成熟度,如皮膚顏色,肌肉張力,對鼻導管插鼻的反射性反應;評分明顯地受母親治療情況和胎兒的心肺,神經系統狀況的影響。生后5分鐘評分7~10分為正常,4~6分為中,0~3分為低。低Apgar評分不僅是產后窒息的指征,也與是否發生長期的神經功能障礙有關,雖然其可能性很小。新生兒長時間(10分鐘以上)的低Apgar評分,在1年內死亡率不斷升高,即使活下來也有腦癱的可能。

  窒息出現時,新生兒的皮膚顏色,呼吸,肌肉張力,反射性反應,心率按順序先后消失(有效的急救措施可以先提高心率,既而提高反射性反應,皮膚顏色,呼吸,肌肉張力)。胎兒宮內窘迫,產后5分鐘后的Apgar評分持續為0~3分,臍帶動脈血氣pH<7,持續的神經系統綜合征(低張力,昏迷,驚厥)以及多器官功能異常均反映存在產時窒息。缺氧-缺血后腦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后最好用Sarnat分級來評價,并結合腦電圖,神經放射影像學,腦干聽覺和皮層誘發電位的檢查結果。

  新生兒最初的維護包括體位,吸引,觸覺刺激和給氧。

  在產房中,給新生兒迅速擦干并拿開濕毛巾后,最好將其放在預熱好的,有頂罩的暖箱中,但應置于恰當的體位。嬰兒應仰臥位,頸部居中正位,并卷一毛巾夾在嬰兒腋下。

  在胎兒的胸部娩出之前就應對口腔,鼻,咽進行吸引,尤其當羊水被胎糞污染時。吸引最好采用合適尺寸的大口徑吸引管,用機械吸引設備,壓力不超過100mmHg(136cmH2 O)。吸引應當間歇性進行,避免口咽吸引過深。

  對新生兒的觸覺刺激(如彈腳心,摩擦后背)是促進規律性,自主性呼吸所必需的。

  必要時,應給氧,面罩給氧速度為10L/min,直接用氧氣管給氧的速度為5L/min。

  新生兒期之后的CPR生命支持包括連續的評估和干預。氣道狀態應能得到迅速的評估和維護,排除梗阻,并給予吸引,通氣和給氧。

  當觀察到異物阻塞或高度懷疑有異物阻塞時,對于呼吸尚好的兒童,應首先想到讓他們自發性地咳嗽。只有當氣喘合并呼吸困難,或意識喪失時,才進行必要的干預;對于嬰兒,在雙肩胛骨之間用拳叩擊5次,隨后在胸部按壓同樣部位向下猛推胸部5次。Heimlich手法適用于兒童,但具體操作技術因兒童的體格大小而異。對意識存在的兒童,在肚臍上方中線處用扣緊的雙手向上方猛推腹部,兒童可為站,坐或仰臥位。對意識喪失的兒童采用仰臥位。

  如果無自主呼吸即應開始正壓呼吸,每次呼吸1~1。5秒提供有效的通氣,盡可能減小通氣壓力以防造成的胃脹氣。

  一旦發現臍帶底部(新生兒),臂動脈(<1歲),頸動脈(≥1歲)處的搏動消失,立即開始心外按壓。取胸骨處行恰當的CPR技術和速率,持續進行,除外暫停為未插管的兒童進行通氣,直至患兒有了反應或所有努力失敗對早產和足月新生兒,嬰兒和8歲以下兒童,應采取胸骨下1/3處進行按壓,以免肝臟損傷。胸外按壓必須配合人工呼吸,密切觀察恰當的胸部運動,脈搏,瞳孔對光反應,避免胃脹氣。如果出現胃脹氣,可插胃管來解除。

  如果患兒對基本的生命支持無反應,就應迅速實施進一步的生命支持。


編輯:黃群
熱門文章
更多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