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潛能開發:寶寶從小愛畫畫
編輯語: 寶寶一般從兩歲以后,就開始在報上,墻壁上,地板上……總之是一切可能畫的地方涂鴉了,寶寶頭腦中,畫的愿望相當強烈,到三四歲,繪畫就成了他們表達內心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每個媽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寶寶是幼兒園里唯一不會畫畫的小朋友,為了避免這種窘境的出現,媽媽應該同平時的日常生活著手,教寶寶學會細心觀察,培養寶寶畫畫的興趣。
把看到的畫出來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有個共同的特點,不愿意在房間里呆著,他們渴望外面的世界,喜歡玩土,玩沙,采路邊的野花,撿掉下來的樹葉,并把它們擬人化,想象著它們會這樣,那樣,其實,正是激化寶寶繪畫欲望的大好時機,戶外活動或外出游玩回到家里,趁熱打鐵,鼓勵寶寶把剛才玩過的,看到的東西畫出來,涂上不同的顏色。
還記得果樹爺爺嗎
媽媽可以將寶寶身邊一切事物賦予特殊的生命和擬人化的語言,讓寶寶對這些事物產生好奇心,喜歡它們,進而激化起寶寶繪畫表現的欲望,秋游歸來,媽媽可以問寶寶:“你其記得果樹爺爺嗎,果樹爺爺的寶寶長得什么樣?你畫一張水果寶寶的畫寄給果樹爺爺好嗎?冬天當寶寶穿上的羽絨服,戴上的帽子圍巾,小兔子卻還穿著原來的那身白衣服時,父母可啟發寶寶給小兔子畫一座房子,做棉衣,防止它感冒,在如此豐富的情感體驗中,寶寶自然會產生一個個想法,并且有表現的欲望
游戲中的方圓
媽媽借助游戲幫寶寶感受圖形的多種形狀,掌握畫畫的基本規矩,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拿來一個圖形寶寶,(小熊或小兔子)爸爸媽媽給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邊穿邊示范給寶寶如何握筆,如何涂色,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一筆挨著一筆均勻的涂,進而啟發寶寶,找找身邊的什么東西和圖形寶寶的形狀一樣,寶寶會發現,許多東西和圓形寶寶一樣,許多東西和方形寶寶一樣,接著讓寶寶實踐并畫圖形過程中強化概念,圓形是從左到右畫個大弧線最后接上,四條直線搭在一起,變成了方形,由此,寶寶了解了不同圖形的繪畫方法,線條的名稱和它們之間的關系。
大樹長得一樣嗎?
寶寶好奇心強,但還不具備主動觀察,發現和歸納的能力,在畫畫中,寶寶往往對某一事物,或事物的某一外部形象做單一描述,使畫面簡單而缺乏生氣也不能很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所以引導寶寶主動觀察與探索,就顯得尤為必要。
看,小兔子是怎樣吃飯的,風吹起來,樹枝是怎么要搖晃的,伴隨著觀察進一步啟發寶寶發現不同事物的不同特點,小兔子的四條腿有什么不一樣,大樹的樹枝是從樹干的什么地方長出來的,寶寶的觀察會逐漸細致起來,比如大樹長得都不一樣,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這是因為品種的不同,那么樹有什么品種,不同品種的樹長什么地方,寶寶會問爸爸媽媽一個個問題,一個個答案,帶給寶寶無限的學習空間和豐富的表現源泉,看我畫的是柳樹,樹枝是向下垂的,我畫的是銀杏樹樹枝是想向上的,如此,寶寶的畫一天天生動起來。
我們變成葫蘆娃
繪畫是發揮寶寶想象力和創造力最好的途徑之一,父母除了隨時引導寶寶欣賞生活中美的事物,還應提供一些新穎的,開放的內容激活寶寶創造的新興趣,用畫面將它表達出來,媽媽拿一副葫蘆娃給寶寶看,然后自己扮作葫蘆,對寶寶是,你認識我嗎,再過幾天我們就變成葫蘆娃了,你知道我變成葫蘆娃后的樣子嗎?寶寶會問,是葫蘆七兄弟故事里葫蘆娃嗎,有點像,但不一樣,他們是我的哥哥,看是他們的照片,一番對話與欣賞之后,媽媽讓寶寶畫出葫蘆寶寶長大的樣子,可以心想,每個寶寶筆下長大的葫蘆娃都不一樣,它們雖然形態各異,但都活潑可愛,富有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