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9個月了,這幾天天氣很熱,不知道為什么,兒子總是不停地拉肚子,一天要拉上7、8次,拉得整個人都蔫了。抱他上醫院檢查,才知道兒子是患上了“夏季腹瀉”。
每年的6、7、8月份,是夏季腹瀉發生的高峰期,發病原因主要是致病性大腸桿菌和痢疾桿菌引起的。
為何寶寶容易發生腹瀉?
1.胃腸道發育未成熟寶寶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容易出現這些問題:喂養不當,易引起腹瀉,人工喂養時蛋白質缺乏,碳水化合物過多,大便過??;食物過多過少、哺喂不定時,或過早吃脂肪食物,都會引起消化功能紊亂。
2.飲水較多夏天出汗多,寶寶自然喝水也比較多,因此稀釋了胃酸,病菌未能被胃酸殺死,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
3.免疫功能不完善寶寶免疫力差,使消化道內外的致病性微生物很容易侵入體內,引起感染,這種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人工喂養的寶寶身上。
怎樣判斷寶寶患了腹瀉?
根據排便次數判斷 正常寶寶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黃色條狀物。腹瀉時即會比正常情況下排便增多,輕者4-6次,重者可達10次以上,甚至數十次。
根據大便性狀判斷 為稀水便、蛋花湯樣便,有時是黏液便或膿血便。寶寶同時伴有吐奶、腹脹、發熱、煩躁不安,精神不佳等表現。
夏季腹瀉如何治療?
堅持母乳喂養母乳含有寶寶所需要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寶寶消化和吸收。母乳喂養對寶寶的治療和預防都有好處,所以夏天不宜斷奶。
護理誤區:只要排便次數多就是腹瀉見到寶寶排便次數多,有的媽咪就急著服用止瀉藥。其實,6個月內的寶寶在生后不久,可能經常會在喂奶后就排出黃綠色稀便。每天少則4~6次,多則達到10余次,便中還有奶塊或少許透明黏液。這種情況多見于母乳喂養的寶寶,其實它是一種生理性腹瀉。
隨著消化功能逐漸發育,多在添加離乳食品后會自然好轉,而并不是患了腸炎。只要寶寶胃口正常,精神愉快,反應良好,睡眠安穩,體重也在增長,大便化驗無異常,就用不著服用止瀉藥,以免影響正常的腸功能。
不濫用抗菌藥物寶寶腹瀉時,媽媽最好帶寶寶到醫院做對癥治療,不擅自給寶寶濫服藥物。抗菌藥物使用不當,反而會殺死腸道內的“好”細菌,引起菌群紊亂,加重腹瀉。
護理誤區:腹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有的媽咪一見寶寶腹瀉,馬上就給喂抗菌素消炎。其實,腹瀉除了細菌外,也可由病毒或霉菌引起,如寶寶所患的秋季腹瀉,就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這種腹瀉服用抗菌素后一點也不見效果,只會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導致更為嚴重的腹瀉。有些抗菌素甚至損傷寶寶的聽神經,或導致日后個子長不高。因此,服抗菌素不見效時要馬上停藥,趕快去看醫生。
不宜禁食別以為拉肚子就該餓著,用饑餓療法來治腹瀉其實是錯誤的。長時間的饑餓,會使寶寶的營養攝取不足,使免疫力下降,不僅不利于病情好轉,反而可能造成反復感染、合并感染,最后導致“腹瀉一營養不良——易致腹瀉”的惡性循環。
如果寶寶沒有嘔吐,就不必禁食,給寶寶吃些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如易于消化的粥、稀面糊等,少量多次。
護理誤區:給腹瀉的寶寶吃甜食寶寶腹瀉時,媽咪往往在稀粥或米湯中加些糖,以為這樣既補充熱能又易消化。然而,這樣只會加重腹瀉。因為,腹瀉使腸黏膜受損,不能將糖分解為能被腸道吸收的單糖,因而使水分從腸壁被動地進入腸道,致使腸腔水分增多,排便次數增加。
及時補液腹瀉大多起病很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推薦服用“口服補液鹽”。還可以給寶寶制作“米湯電解質口服液”。具體方法:米湯500毫升,白糖10克,細鹽1。75克(一啤酒瓶蓋的一半),按每公斤體重服用20~40毫升,4小時內服完。以后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就喝多少。
護理誤區:頻繁換藥父母治病心切,如果用藥1~2天后不見好轉,就急于更換其他藥品。其實,任何藥物發揮作用都需要一個過程,如果不按規定的療程用藥,當然達不到效果。再則,頻繁更換抗生素,易使機體產生耐藥性,反而造成不良后果。因此,要按規定的療程用藥,不可隨意頻繁換藥。
腹瀉寶寶食療方案蘋果湯:蘋果一只,洗凈,連皮切碎,加250毫升水,加食鹽少許,煎湯代茶飲。若寶寶超過1歲,就可以吃蘋果泥。
糯米蒼白術粥:糯米30克,白術12克,蒼術6克。先將糯米略炒一下;白術及蒼術放水煮15分鐘去渣取汁,加入糯米煮粥食用。
胡蘿卜湯:新鮮胡蘿卜250克,洗凈,連皮切成小塊,放入鍋中加水煮熟后,喝湯、吃胡蘿卜。
扁豆薏米仁山藥粥:扁豆50克,山藥60克,薏米仁30克,粳米50克。將扁豆炒熟,與薏米仁、山藥、粳米、少許鹽同煮成粥食用。